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孩子的笑脸,是乡村最美的风景。黎平县始终坚守“儿童利益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紧抓阵地服务建设、紧抓安全责任落实、紧抓精准救助保障、紧抓政策宣传引导、紧抓家校社及部门联动的“五个紧抓”举措,全方位筑牢农村留守困境未成年人权益保障防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阵地是服务的根基。当地加快推进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购买服务,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按期运营;持续规范“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鼓励引导专业社工、志愿者依托阵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临时照料、学业辅导等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民政类“儿童之家”22所,通过购买服务运营11所,累计开展主题活动46场、常规服务80余场,开放时长超2300小时,服务儿童达6265人次。
安全是成长的底线。黎平县常态化抓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之家”等场所安全防护,明确专人负责并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完善可操作性应急预案。村(社区)儿童主任通过村务公开栏、大喇叭、鸣锣喊寨、村民会议、赶集日、院坝会、鼓楼会及抖音、电子显示屏等载体,走村入户发放告知书,广泛宣传防溺水、防侵害、防毒品等知识。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儿童主任培训26场次,入户宣传1360余次,发放告知书6600份,惠及群众8565人次。
精准救助彰显温度。该县严格落实关爱救助政策,稳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水平,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贴;通过动态管理确保精准保障,持续走访排查留守、流动、困境未成年人,及时将符合条件者纳入保障范围。今年以来,新增孤儿1人、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25人,退出保障11人,目前在册197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224.05万元。
宣传联动共筑保障。法治副校长不定期进校园宣讲防溺水、防侵害、禁毒及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利用新闻媒体、微信、抖音、乡村大喇叭等提升群众知晓率;“六一”等节点开展关爱慰问,常态化推进政策宣讲进村(居),累计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118场次,受益23500人次。同时,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社工、妇联、团委、教育等部门,加强社区与学校互动,落实各方主责,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指导困难家庭优化教育理念、履行监护责任,签订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确认书5487份,用多方合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
(吴国雄 姚进忠)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