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历史珍闻  
唐朝人花钱主要用铜钱 不太用银子更无银票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6-08-21 15:09:56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王晓娟 点击: 评论:0

 

 

 

话说这是唐朝银票,告你这是不可能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俗语起自何时谁也不知道,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如贝币、布钱、刀币、圆钱、五铢钱、通宝、制钱、银两、银元、铜元以及金银币、谷帛币和纸币,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时就以贝作为货币。“贝”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汉字中可见一斑——但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字旁。比如贡、赏、财、账、贩、货、购、贯、贵、贸、资、赊、贷等,还有贿、赂二字,都与钱有关。

贿赂既是“贝”字旁,可见此事也是由来已久。比如《薛仁贵传奇》里有这样一幕:有人托张铁林扮演的王爷办事,王爷拿腔作势的,那人就一张一张地往外掏东西,王爷斜眼一瞥,看差不多了,才半推半就应下——慢着,为什么拿出来的是银票啊——那一沓银票,长方形,上写“庆和银号”,竖写“叁百两”,还盖着红色的印章,表示这是经过官家认可、可以流通的。然而我要是王爷,肯定拿大棒子把那人轰出去,你拿几张废纸糊弄谁啊,我大唐有银票这种东西吗?

从秦朝一直到清朝,在我国民间流通的主要是金属货币,铜质的,秦曰半两,汉叫五铢,等到唐朝开始,就有了通宝,明清开始,银子才成为和铜钱并行流通的金属货币。但金属货币一大特点就是死沉死沉,买的东西多、贵,就得拿车拉,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后来才有了银票。

那人托人办事不带通宝,不拿金银,揣着银票办事,这倒也不难理解。既然是行贿,偷偷摸摸的事儿,不能让他人看见。三百白花银,怪重的,不方便拿也不好藏。不过,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银票,是到了北宋时期才出现的。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由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付给铺户一定的保管费。这就是“银票”最初的形式。后来,在流通过程中,“银票”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银票铺户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明清以来,晋商、徽商兴起,民间贸易十分频繁。山西的“日昇昌”私营票号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那是我晋商最辉煌的时候,号称“汇通天下”。

所以说,唐朝人花钱,主要还是铜钱,银子都不怎么用,更何况银票。那要碰上大宗的买卖或者像电视剧中行贿该怎么办呢?说起来除了金银大家都喜欢,还有一样东西现代人可能觉得有点奇怪,那就是绢。比如盛唐时杨国忠权倾天下,向他行贿的人自然就少不了,史书中记载“中外饷遗辐辏,积绢至三千万匹”,一匹是33.3米,三千万匹多长,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反正那么多零我是有点眼花。本报记者 王晓娟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历史珍闻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