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自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全县深入贯彻“应普尽普、不漏线索”的原则,发动多方人员力量,全面扎实地对我县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文物线索开展实地普查。
当地老人带领黎平县四普办工作队员前往玉华山寺庙遗址
一、全面征集新发现文物线索。
一是在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发布《关于征集黎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线索的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新发现文物线索。二是由县普查办印发《关于提供黎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线索的通知》到各乡镇(街道),由各乡镇(街道)排查辖区内新发现文物并上报县四普办。三是积极对接县文物、党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提供新发现文物线索。四是在实地普查过程询问当地老人了解有无文物线索。
黎平县四普办工作队正在玉华山寺庙遗址调查
二、扎实开展文物野外普查工作
一是截至2025年3月25日,全县新发现文物线索共收集137条,其中,有红军长征时期重要的革命文物,如高场红军住址、在永从镇豆洞村,有典型的民居古建筑,豆洞村书香第(石玉堂故居),有古建筑遗址群,如玉华山寺庙遗址、五龙山尼姑庵遗址等。2024年5月,黎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黎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扎实开展野外普查作业,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记录、拍照摄像等方式,全面收集文物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二是争取当地支持,确保黎平县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在普查工作中,充分发动当地群众,特别是当地老人的支持,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信息,对于野外难寻的遗址遗迹,由老人带队到点上开展实地普查。群众的参与不仅提高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增强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黎平县四普办工作队和当地老人正在前往五龙山尼姑庵遗址的路上
三、加强群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文物普查工作知晓率和文物保护意识
一是定期总结黎平县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中取得成果,为未来的文物保护研究以及活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利用线上线下对黎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文物保护知识和成果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守护好黎平县宝贵的文化遗产。(完)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