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 | 赫章县兴发乡中寨村:花海生金 齐心筑梦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02 00:48:04 来源:毕节日报融媒体中心 作者:毛远慧 李 玲 彭 博 点击: 评论:0

地里种了一片花,身价涨成“金银花”。

花海干活像旅游,每天工资手里拿。

增收致富花作伴,绿色发展人人夸。

帮扶引路长才智,长久振兴靠自家。

在赫章县兴发乡中寨村的青山绿水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唱的是花间劳作的幸福身影,是山乡蝶变的时代新声。

薰衣草花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寨村位于兴发乡西部,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拥有着梦幻的薰衣草花海和绚烂的民族文化。2023年,中寨村被评为“贵州省第五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花为笔 绘就产业新篇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走进中寨村,青山如黛,绿意盎然,500多亩薰衣草在沃土上茁壮生长,正为夏季绽放积蓄力量。

然而,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也曾经历过发展的阵痛。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寨村村民大多以开采铅锌矿为业。但是,粗放的开采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生态破坏,最终导致矿区关停。

没有了这份收入,昔日热闹的村庄变得冷清,村民们有的拿起锄头,有的离乡打工。

自2010年周训宽担任中寨村党支部书记后,如何让村庄焕发活力,成为了他努力的方向。

中寨村地处阿西里西·韭菜坪与大草原景区之间,游客往来如织,吃、住需求旺盛。周训宽和村民一起商量,准备依托景区发展旅游业。

中寨村一角(毛远慧 摄) 

2014年,中寨村开办了第一家民宿,仅第一年的经营收入就超过了大家外出务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次年,周训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把1.8公里长的产业路拓宽到2米,方便游客往来。并且在道路的两旁栽下桂花树,取名为“桂花大道”。金风送爽,这条道路为中寨村带来了发展的清香。

随着中寨村游客数量的增长,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毗邻阿西里西景区的区位优势。2018年,公司与中寨村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了“云海花田”田园综合体项目,种植了500多亩薰衣草,通过管理、维护、加工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同时,还配套建设了薰衣草加工厂,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如今的中寨村,每年盛夏,薰衣草将大地染成梦幻的紫,吸引游客接踵而来。中寨村,正以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产业新篇。 

以花为线 织就团结锦绣图

漫步在中寨村的桂花大道,两旁的屋舍错落有致。近几年,随着村子旅游业的发展,有的村民自发建起了矮墙围栏,有的在门前栽种起鲜花……整个村庄显得更加整洁美观。

在大家精心粉刷的洁白墙面上,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民族风情彩绘引人侧目:彝族姑娘欢快跳舞,苗族少女专注刺绣,回族同胞辛勤劳作……这些画面,不仅装扮了村庄,还无声地述说着中寨村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

中寨村一角(毛远慧 摄) 

中寨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庄,全村共有农户493户2156人。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景观。每年七八月间,当村里的薰衣草竞相绽放,各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用热情的方式迎接八方来客。大家欢快的歌声回荡在花间,优美的舞姿点缀着花田,构成了一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

游客在薰衣草花海中游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过去我们村可没这么热闹。”周训宽说,近年来,随着赫六高速开通,以及阿西里西景区、薰衣草花田知名度的提升,中寨村的旅游产业逐渐兴起,特色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在这过程中,各族同胞在共同培育花卉的过程中加深了了解,在共同发展产业的道路上增进了感情。最终,产业兴旺之花催生出了民族团结之花,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了中寨村美好的未来奋斗。

在这片薰衣草花田旁,各民族以花为线,共同织就了一幅万紫千红、同心共绘的团结锦绣图。

以花为曲 酿就幸福图景

趁着天气晴好,家住薰衣草花田旁的村民周云,正拿着铲子,忙着和水泥,修建独立厕所。他准备在月底前,把自家两层楼的房屋,改造成拥有5间客房的民宿。

等民宿改造好,周云还准备在自家的院墙旁栽上鲜花,给游客更好的入住体验。

周云原本在外务工,看到周边的街坊因为花经济吃上了旅游饭,选择了回乡发展。

“希望我的民宿能像薰衣草花开一样芬芳。”周云满是期待。

中寨村的桂花大道(毛远慧 摄)

告别周云,沿着柏油路向北前行300多米,是潘田经营的楠航大酒店。这家于2024年7月开业的酒店,有28个客房,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地道的干锅牛肉,很受游客青睐。

“去年毛收入就有60多万元,比预想的还要好。”潘田笑着说,这几年路修好了,平常自驾来观光的游客很多,每天都要做好接客准备。

在中寨村,像周云、潘田这样,把自家房子改建成民宿的村民还有很多。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产业引导下,村里的旅游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2家农家乐,8家民宿和5家酒店。

“2024年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有12000多元,比2020年增长约50%。”周训宽说,下一步将继续发展优势,在花海打造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上做文章,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让更多乡亲端稳旅游碗,走上幸福路。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