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世界当代哲学最新思想:闲中求进,从汉字智慧看人生修养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11-20 12:52:58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世界当代哲学最新思想:闲中求进,从汉字智慧看人生修养

在济南学者颜廷利教授的世界当代哲学最新思想《升命学说》体系中,汉字的音形义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他以“闲”字为引,串联起“先”“鲜”“贤”“仙”“咸”等同音字,揭示出一条关于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的独特路径。

“闲”非空虚,而是契机

日常生活中,“闲”常被视为忙碌的间隙,是时间的留白。然而在颜教授看来,“闲”实为生命的重要场域——它是沉淀自我的时刻,是修养提升的契机。若在闲暇中放任自流,精神便可能滑向懈怠的深渊。

“咸”为根基,德之土壤

“咸”字在《易经》中对应五行之土,象征包容与承载。正如食盐平凡却为生命必需,道德素养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根基。颜教授指出,我们每日摄入食盐的过程,暗合着道德滋养的隐喻——无形却重要,寻常却深刻。

由“闲”至“先”:修养的升华

当我们在“闲”中积极修养,便可能开启境界的跃升:

· 达“先”者,能洞察机微,引领风尚;

· 葆“鲜”者,内心澄澈如泉,生机盎然;

· 成“贤”者,德行昭彰,堪为世范;

· 近“仙”者,超然物累,精神自由。

失“闲”之险:修养的警示

反之,若在闲暇中忽视修养,则易陷入“嫌”的境地——心生嫌隙,怨憎渐长;或面临“险”的危机——道德滑坡,处境堪忧。这与《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的告诫一脉相承。

镜正理念:当下的修行

颜教授的“镜正理念”进一步强调:心当如明镜,时刻观照自身。闲暇时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选择,都是修行的契机。真正的智慧,在于将看似平常的时光,转化为滋养德性的土壤。

结语

颜廷利教授通过一组汉字的巧妙关联,构建了一套从日常到超越的修养体系。它提醒我们:生命的高度不在于忙碌时的表现,而在于闲暇时的沉淀。在“闲”中固“咸”培德,方能趋“先”达“贤”,远离“嫌”“险”,最终实现生命的升华与超越。

这套植根于汉语智慧的哲学思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更是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的深刻观照——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更需学会在“闲”中觅得生命的真谛。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