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文坛资讯  
网络世界喧嚣,网络作家请静心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7-09 00:59: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蔡晋 点击: 评论:0

 蔡晋

从2001年开始,我就与网络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在铁血论坛与龙空论坛阅读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2003年,我开始在铁血论坛尝试网络文学的创作;2006年,我入驻起点中文网,从一个普通的作者到网站认证的“大神合约作家”,我已经与网络文学携手走过了19个年头。

可以说,我见证了网络文学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后来蓬勃壮大,再到后来蔚为大观,成为文化输出的一面旗帜的整个过程。也见证了一些网络文学以它的想象力,对现实社会的真情反映和反思,给数以亿计的读者带去的感动和力量。

最初的网络文学创作只是一个很小众、甚至是有些难以启齿的爱好,通常都是在学生时代热衷于阅读武侠、言情、科幻小说、却被老师和家长视为“不务正业”的那一批人在做。我们这些人搞创作,也并不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想要出版成书籍,售卖版权……

当年还没有这些变现方式,我们创作的初心只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出于表达和想要被认同的渴望,出于享受自己在创造故事、创造世界时那种美妙的感觉。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这个行业。

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前辈和作者总结出来了很多的写作技巧与经验,诸如“黄金三章”、主线的设计、“打脸”的套路之类的实操内容。这些知识对一名网络文学的从业人员,对初入网络文学门槛的新人来说,确实有一些效果。但是,一些年轻人向我取经时,我从不会教他们这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写作手法。倒不是我敝帚自珍,而是我的老师、《散文诗》杂志社原总编辑冯明德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直铭记在心。他说:“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文学上的师父,我能教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应对生活,但是教不了文学,文学创作永远是你个人的事情。教的曲子唱不全,偷来的锣鼓敲不得……”

在每一个人的文学道路上,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文学创作是一个极其枯燥、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沉不下心来的人是搞不好文学创作的。以我自己为例,从2003年正式入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一直都处于“单机”状态——没有同行的鼓励,没有前辈老师的指导。2012年,我刚刚断更了一本三十万字的小说,收藏从1000多降到了300多。那时候,我几乎断绝了继续创作的念头,可是在一个月之后,我忍不住又找到编辑说,我还写最后一本,还不行就不写了。结果这本书真的成功了,我在网络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终于有了起色。如今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对网络文学的初心与热爱,我或许真的早已离开了这个行业。

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的年轻人都尝试过网络文学创作,可是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很多人踏上网络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网络文学有多热爱,或者对创作有多热忱。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是网络文学能够带来的庞大收益,他们只是被那些“大神”作家、白金作家每个月拿到巨额稿费晃花了眼,于是便幻想着自己也能依靠创作网络小说走向财务自由、走上“人生的巅峰”。

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写作,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一行。当现实的残酷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之后,这些人就彻底失去了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动力和热情,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行业。唯有那些真正热爱网络文学的人坚持了下来,他们是真正乐在其中。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创作、销售、多重改编的产业体系,创造出了庞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急于成名、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是非常严重的。抄袭、猎奇、哗众取宠、用“三俗”情节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一直都是网络文学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从网站到平台,从编辑到作者,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眼睛只是盯着销售排行榜上的爆款,然后跟风这些被市场验证过的类型和题材,在短短时间内推出大量严重同质化网络文学内容,将一个个原本很有生命力、很受欢迎的题材砸得稀烂……

网络时代,眼前能吸引人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这些从事创作的人不能静下心来,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急功近利,那对整个网络文学产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作为一名网络作家,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从业者的切身利益的事情。拒绝当“韭菜”、拒绝割“韭菜”,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希望每一个网络作家都能不忘初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引导网络文学精品创作,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网络文学往主流化、精品化、高质量发展。只有提高了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网络文学才能承担起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作者为著名网络作家、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文坛资讯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