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之窗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小说之窗  
将小说叙事置于历史逻辑之中——读网络文学作品《燕云台》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1-16 17:30:54 来源:光明网 作者:孙凯亮 点击: 评论:0

   作者:孙凯亮(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干事)

  蒋胜男是一位富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网络作家。在表现秦宣太后历史的《芈月传》之后,又创作了长篇历史言情小说《燕云台》。今年,《燕云台》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好书”。而由蒋胜男担任编剧的同名电视剧也将于近期播出。同时,同名广播剧已在网络音频平台“蜻蜓FM”上线。

将小说叙事置于历史逻辑之中——读网络文学作品《燕云台》

  《燕云台》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4月出版

  作为一部历史言情小说,可以从“历史文”和“言情文”两大脉络来定位《燕云台》。从“历史文”的脉络上看,《燕云台》一反穿越、架空的“金手指”,于正史之外寻找历史发展的多元可能,将小说叙事放置于历史逻辑基础之中,把小说细节深植于辽代的社会现实之中;从“言情文”的脉络上来看,《燕云台》一洗《甄嬛传》《芈月传》所形成的“宫斗文”模式,转变为“种田文”模式,将宫闱庙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叙述为个人成长的社会生活背景,借歌舞宴游来铺展时局变动,于平湖秋波中暗藏刀光剑影,个人成长的创伤伴随着家国情怀的张扬,个人与历史就这样紧密地勾连在一起,并相得益彰。

  网络历史言情小说经历了从“清穿文”向“种田文”转变的演进过程。2004年7月,金子开始连载《梦回大清》,“清穿文”走热。《梦回大清》《步步惊心》和《瑶华》相继推出,标志着作为历史言情小说重要子类的“清穿文”走向成熟。

  2008年“反清穿”小说《平凡的清穿日子》首发于起点女生网。有学者认为,该小说以反传奇的形式开创了“穿越种田文”这一新类型,并奠定了这一类型的基本架构:现代女性穿越回古代,于大家族宅斗和嫡庶倾轧中揣摩古代人际关系,在“学习做一个古代人”的过程中收获个人成长和婚姻幸福。从《平凡的清穿日子》开始,社会现实及其规定性开始进入历史言情小说之中,故事场所从宫闱之中转向广阔复杂的古代社会生活,“宫斗式”的激情之爱也为“宅斗式”的浪漫之爱所替代。《燕云台》便是一部借鉴融合了诸多传统文学观念和手法的历史“种田文”。

  《燕云台》是站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上,弘扬大中华史观,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圆润真实。小说主要讲述了辽国萧太后主持新政,大力推动辽汉融合,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故事,复线为萧家三姐妹的爱情婚姻故事,尤其是萧太后燕燕的个人成长与爱情经历。小说中既有纷繁复杂的历史演义,也有细腻感人的儿女情长。中间还穿插了皇族耶律家、后族萧家以及汉族韩家的家族史,场景宏大,人物众多。

  小说在萧燕燕的个人成长和爱情婚姻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精雕细琢。以入宫为界,萧燕燕的人生分割为两个阶段。在前半段,在父母、姐姐、韩德让的关爱和照顾下,燕燕的人生顺风顺水,甜美如蜜,是个聪明任性、颇受宠爱的“小女人”;在后半段,燕燕被迫与情郎韩德让分离,嫁于景宗耶律贤,并被皇帝交托国政,一步步成长为破新除旧,力排众议推行新政的“大女主”。景宗死后,更是不顾世人非议,毅然以太后之身再嫁汉臣韩德让,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与爱情上的美满。

  萧燕燕是小说的灵魂人物,也是小说中最具网络文学特征的人物形象。正是有了萧燕燕的成功和幸福,小说才被笼罩上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萧燕燕的人物形象,本质上还是辽宋融合这一大时代的产物,她最终以辽太后的身份下嫁汉人韩德让即是明证。萧太后一生最大的政治功绩也在于推动了辽朝从部落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进程,促进了契丹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辽汉融合是作者蒋胜男在大历史观烛照下,对宋辽夏对峙时期辽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趋势的一种精准概括。这一历史趋势是辽本位的,是蒋胜男站在萧太后的角度对辽代历史发展方向的精准分析和研判,有别于宋本位的正史记述。

  在大多数网络历史小说中,宋代是文化高度成熟发达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现代人穿越到宋代,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发展军事,对外扩张,一洗宋代“积贫积弱”的历史沉疴,使宋代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这样的叙事,终究损害了历史发展的合理性。

  蒋胜男独辟蹊径,用多元化的视角去呈现三朝鼎立局面下的矛盾与融合,在宋本位的“宋辽之战”和“檀渊之盟”所带来的历史耻辱之外,另写辽本位的政治改革史与“檀渊之盟”所带来的百年和平。于辽国和西夏的发展史之中,寻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宋代解决历史积弊,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可能,开辟了宋代历史题材写作的一个新的空间。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16版)

责编:刘涵 ]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小说之窗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