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铜仁:让更多撂荒地变成“丰收田”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11 21:32:11 来源:铜仁网 作者:刘雨 何浩然 点击: 评论:0

盛夏时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大路村的千亩鲜食玉米基地里,饱满的玉米棒子压弯枝头,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一派丰收景象。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曾是荒废十余年的撂荒地。如今,通过复耕复种和产业发展,这里不仅重新焕发生机,更成了助农增收的“致富田”。

1.webp

2.webp

“地荒了10多年,村里动员复耕后,每亩每年能拿400元流转费,农忙时来基地干活每天还能挣60到8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刘广一边采收玉米,一边算起增收账。

大路村采取“村集体+家庭农场”模式,由政府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并实行订单收购,让农户安心种、放心卖。目前,全村整合上千亩土地发展鲜食玉米,带动8个家庭农场,年收入预计达2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杨通鹏介绍,通过“保姆式”服务和订单种植,已发放土地流转费38万余元,支付群众劳务工资90余万元,务工群众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

3.webp

4.webp

这片土地的蜕变,源于大路镇2023年启动的“撂荒地清零行动”。“我们通过‘自身排查+卫片图斑反馈’,对全镇撂荒地全面摸排整治。”大路镇副镇长杜鹏飞说,2023年以来,全镇累计复耕撂荒地2000余亩,其中鲜食玉米和辣椒各1000亩,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5.webp

大路镇的实践是我市耕地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采用“卫星遥感+地面核查”方式,精准锁定撂荒地位置,建立18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库,为复耕提供保障。同时,严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对重大项目实行“占补平衡”,并开展动态巡查,坚决遏制乱占耕地行为,多管齐下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近两年,全市新增耕地17.02万亩,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目前耕地保有量达523.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50.51万亩,均超考核指标。

6.webp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严格管控耕地用途,按期完成林耕置换和耕地恢复任务,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通过‘人防+技防’严防耕地‘非粮化’,让更多撂荒地变成‘丰收田’‘致富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铜仁市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唐睿表示。(记者:刘雨 何浩然)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