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贵州:瞄准“数改智转” 新旧产业同频共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30 16:55:41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江婷婷 点击: 评论:0

  在六盘水高新区的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人将钢材切割成一件件能矿装备配件,龙门吊不断运送到指定区域进行检测、组装。

  黑拉嘎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针对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的井下掘进工程,耗时一年半研发了世界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凉都号”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为巷道安全高效施工保驾护航。

  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波说,与传统的炮掘、中掘相比,TBM不仅效率是人工的10倍左右,还具备优质、安全、节能、环保、设备配备合理、结构紧凑、满足煤矿岩石巷道施工要求、工作粉尘少等优点、可有效解决煤矿岩巷施工难题。

贵州:瞄准“数改智转” 新旧产业同频共振

  图为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凉都号二号”目前正在研发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就会进行装机调试。此外,黑拉嘎总投资超12亿元建设的贵州黑拉嘎智能装备制造及配套设施一体化产城融合项目,正以“边建设、边生产、边经营”的模式迅速推进,一期工程今年上半年可竣工验收。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是一场产业结构脱胎换骨的“突围”与“涅槃”,转型“第一枪”,必须瞄准“数改智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新与旧的更迭,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

  传统产业的转型

  道真上玉工业园区内的贵州顺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车间,各式各样的自动化设备令人目不暇接。工人点点按键,一盘盘五颜六色的导线、端子、模具等,就通过智能物料传输系统送至开线工位。

  电线在电动马达的牵引下,经过预装、布线、扎带、外检等工序后,变成了一条条线束,经过打包后,发往下游的长安汽车、东风小康、东风日产、长安新能源、长安马自达、青山集团等重点汽车制造企业。

  “我们一季度接到了1000多万的新订单,正常状态下,一台产线日产260多条。”贵州顺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正荣说,“线束就是汽车的‘神经中枢’,智能化生产确保了产品质量结实耐用。”

  今年2月印发的《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需要达到的目标,旨在通过数年的努力,使全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显著稳实,企业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各项数字化细分指标明显提升。

贵州:瞄准“数改智转” 新旧产业同频共振

  图为贵州盘江民爆工业电子雷管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从效果来看,通过数字化转型,贵州很多传统企业正在焕发新活力,重点产品产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以创新为“支点”,“闯”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每天以万为单位产量的电子引火元件产量,在去年投入了其自主研发智能化生产线后,现只需3个工人可完成。

  “就在这条生产线上自主完成了40多项专利技术的研发申报。”盘江民爆党委书记王文斌说。

  盘江民爆研发团队在电子雷管智能制造线上,依托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线卡压线点、铆接焊点等半成品外观质量在线检测。该生产线是全国首条电子雷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国内已有60余家民爆企业使用该条生产线,覆盖全国90%的民爆行业市场。

  新兴产业的聚集

  3月底,贵州磷化集团首创年产2.5万吨无水石膏母粒及环保包装箱中试装置投产。

  “新款包装箱无水石膏掺量高达70%。”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松涛告诉记者,通过打破技术瓶颈、投产新兴项目,当前,贵州磷化集团已构建起品类齐全、种类繁多的磷石膏建材产品体系,企业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80.73%,产业化消纳170.13万吨,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胜未来的关键。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新动能投资力度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9%。

贵州:瞄准“数改智转” 新旧产业同频共振

  图为贵州磷化集团年产2.5万吨无水石膏母粒生产线。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投资建设新厂房,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体化铸造汽车轮毂、前后座舱、电池托盘等。“6万多平方米新厂房会在今年全部建成投产。”据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安介绍,今年公司的发展力度很大,在材料端,上了15万吨新材料,在产品端,丰富了三电系统、电力设施、5G应用等。

  眼下,贵州正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加快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贵州经济智库核心专家陈正源表示,随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格局也将加快形成,贵州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版图也随之更加清晰。

  新旧动能的接续

  “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共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先立后破,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接续转换。”陈正源说。

  “立”,即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新动能见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省通过加快建设“电动贵州”,积极推进奇瑞汽车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奇瑞电动轻卡重卡、吉利电动汽车产能释放;聚焦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推动优质装备产品融入中国商飞产业链;做大智能终端产品及配套产业,培育壮大航天电器、贵阳海信等龙头企业,更多产业集群正在蓄力发展。

贵州:瞄准“数改智转” 新旧产业同频共振

  图为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

  “破”,即做好新旧动能之间的衔接和切换,稳住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

  3月15日,乌江实验室数字化分院(贵阳贵安)揭牌。旨在为贵州省数字化建设提供普惠性服务,助力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先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大数据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实验室将从解决算力成本、人才培养、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优化产业生态、信息安全及数据治理等方面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助力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育。”乌江实验室数字化分院副总经理蒋文洋说。

  在蒋文洋看来,新产业的培育和新赛道的建设,更多是内生于或有机嫁接于既有的产业基础上。一些新动能就是从传统产业里“长”出来的。大多传统工业企业,经过数字化转型后可有效降低库存、减少浪费,提升产业整体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实践的样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