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生态家禽产业裂变发展泉涌增长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8-12-04 13:06:4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李玉红 赵勇军 点击: 评论:0

生态家禽产业是涉及农户多、增收见效快的重要脱贫产业。

在我省产业革命行动中,为改变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小、散、弱现状,省委、省政府创新工作方式,推行专班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生态家禽产业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生态家禽出栏1.47亿羽,蛋产量23.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3%和28.2%,实现综合产值126亿元,带动脱贫21.37万人;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生态家禽累计出栏1.76亿羽,禽蛋产量25.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9.23%、56.72%。实现家禽产值161.4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3.6万人。

  专班机制:开创多方联动工作新格局

“我们这个专班是去年2月28日成立的。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从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省工商局等14个部门抽调22名干部组成的。”省家禽养殖工作专班负责人杨启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班的职责,是负责推进全省家禽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在省级专班成立后,市县两级也相应组建专门工作机构,从而形成了全省一盘棋,层层抓落实的全新工作机制。

专班在组织大量调研基础上,促成我省出台了《贵州省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确定了我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实现全产业推进、裂变式发展、泉涌式增长,助推脱贫攻坚”大方向,依托地方优质特色家禽品种,着力培育打造“六大产业带”,以及2017年生态家禽年出栏增长到1.3亿羽,其中绿壳蛋鸡、乌骨鸡等地方品种占比20%,禽蛋年产量增长到20万吨;2018年出栏2亿羽,其中地方品种占比40%,禽蛋年产量25万吨;2019年出栏3亿羽,其中地方品种占比60%以上,禽蛋年产量达30万吨的年度目标,为我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全新工作格局,统一了全省步调,聚集了各方资源,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携手推动产业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安排各类专项资金投入家禽产业,加快推进种繁、屠宰项目库建设,启动了多个种繁、屠宰场建设提升工程;省环境保护厅制定了《贵州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并在全省执行;省保监局积极支持家禽保险发展,大力推进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等;省农科院对地方品种进行攻关研究,组织申报相关项目10余项;省工商局积极开展“商标富农”工作,完成了绥阳土鸡、平坝灰鹅、三穗鸭等家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投资促进局引进养殖、销售、基地建设、深加工项目200多个。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各市(州)、县(市、区)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形成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合力推进家禽产业发展的全新工作局面。

  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省家禽产业存在地方优良家禽品种占比低、经营主体少小弱,品牌建设滞后三大问题,专班成立以来,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元鑫在谈到我省家禽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时说。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一是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培育家禽养殖重点县,促使赤水、纳雍、石阡、松桃、正安、西秀、普安等重点县在产业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并成为家禽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力量。二是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推广林下、茶园、果园和种草养鸡生态放养模式。目前,全省70%的产地生态放养比例达60%以上,以乌蒙乌骨鸡、赤水竹乡鸡、瑶山鸡等地方优质生态肉禽占比达35.6%,以绿壳鸡蛋为主的地方特色品种禽蛋产量占25.8%。

龙头企业是带动产业提升水平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我省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优强企业向家禽产业重点产区集聚,全省新增引进六和集团、北京德青源集团、上海博润等各类企业53家。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在黔知名企业如特驱希望、华曦集团等扩大投资壮大规模。与此同时,全省生态家禽养殖企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603家、126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1764个,建成2000羽以上规模基地6050个,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示范带动、家庭牧场和专业大户为支撑的产业经营体系正逐步形成。

全省生态家禽已形成共识,要立足优势培育打造我省生态禽(蛋)品牌,形成以贵州生态家禽品牌为引领、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集群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培育形成以长顺绿壳蛋鸡、赤水竹乡鸡、乌蒙乌骨鸡等区域性公共品牌37个,培育形成“娄山百凤”、“仡佬蛋”、“云上贵州”、凤泰、长生源、南江等企业自主品牌76个。同时,全省有174家经营主体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证,通过认定无公害家禽产地586个7824万羽,认证家禽和禽蛋产品分别为68个、117个。赤水乌骨鸡、长顺绿壳鸡蛋、平坝灰鹅、六枝月亮河鸭蛋等8个禽蛋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纳雍土鸡”、“纳雍乌骨鸡”等地理标志证明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核认定。

  抢抓机遇:加快升级家禽产业体系

“全省交通条件的全面改善,全国畜禽业‘东退西进’步伐正在加快,发达城市对绿色优质禽蛋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贵州正迎来畜禽产业发展大好机遇。”张元鑫在分析贵州机遇时充满信心地说,未来贵州必将在绿色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和交易上扮演更重要角色。

“我省很多企业正在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扩大生产规模。”杨启林介绍说,比如息烽特驱希望公司,正利用广东省今年压缩家禽养殖规模3亿羽的机遇,将其种繁基地规模从2000万羽扩大到5000万羽,选择几个重点县将养殖规模扩张到5000万羽,并且在息烽配套建设屠宰生产线,构建企业自主的产加销链条。他说,我省生态家禽产业也正在抓住这一机遇,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快升级全省产业体系。

突出重点环节补齐产业链条。一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引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去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15个种场建设,覆盖绿壳蛋鸡、竹乡鸡、乌蒙乌骨鸡、黔东南小香鸡等本地优质地方品种,产能达1亿羽规模。二是提升屠宰加工配套水平,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支持新增建立6家屠宰场。三是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如特驱希望公司收购广东家禽研究所在息烽建立全省地方优质家禽品种活体基因库,并选育出1个优质肉鸡品种。

突出标准生产提高质量水平。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目前已制订完善了《贵州绿壳蛋鸡生态放养生产技术规程》、《贵州地方鸡(土鸡)生态放养生产技术规程》,同时,会同省质监局启动了地方特色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制(修)订工作。2018年省家禽工作专班聚焦生产管理、疫病防控、屠宰加工、质量标准等几个方面启动10个标准制修订,对培育打造我省生态禽(蛋)品牌、强化生产管理、严格品质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贵州生态家禽产业正在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加速发展,一个升级版的生态家禽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利用好产业脱贫攻坚政策,结合我们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到2019年完全可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即实现全省生态家禽出栏3亿羽,禽蛋产量达30万吨,累计带动80万人实现脱贫。”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步涛说。(李玉红 赵勇军)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