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西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西南频道 |
中国黔西南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坤) 近日,贵州省彝学研究会组织会员代表赴兴仁市大山镇野场村进行实地考察,深入调研该村彝族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并就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展开交流。
野场村位于兴仁市东北面,北盘江南岸,彝族人口2190人,民俗、语言、服饰保存完整,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彝族文化之乡”等称号。近年来,该村依托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村民通过民俗表演、手工艺品销售及特色餐饮等实现增收,单日收入可达2000元。
考察期间,研究会成员参观了野场村的彝族特色民居、文化广场及火把节活动场地,并观摩了村民表演的月琴演奏、阿妹戚托舞蹈等传统节目。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林介绍,村里已建立200余人的文化人才队伍,定期邀请艺术团和高校教师开展技艺培训,推动彝族服饰制作、乐器演奏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黔西南州彝学研究会会长秦廷书表示,野场村在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研究会将结合此次调研成果,深化《盘江流域彝族历史人物研究》等课题,共同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此次考察还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野场村文化广场,同时通过学术研究、文创开发等方式增强民族文化造血功能,助力野场村打造成为黔西南州文旅融合的标杆村寨。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