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文化中国行|贵州:“红色文化”为何频频出圈?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1-07 09:42:59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航拍“红飘带”。新华网发

  新华网贵阳1月6日电(周远钢)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简称“红飘带”)试运营以来,已合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超100万人次;《伟大转折》剧目试演至今已演出800余场、观演28万余人次;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等红色文艺作品持续闪亮荧屏……近年来,贵州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红色文化频频出圈。

  红色,是贵州的鲜明底色。

  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紧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处,从空中俯瞰,一条嵌入大地的“红飘带”格外醒目,这便是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这里成为很多外地游客贵州之旅的第一站。“红飘带”由《红飘带·伟大远征》和《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部分组成,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多媒体声光等前沿数字科技手段展示长征文化及多彩贵州美景,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观众参与度,为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参观体验。

《红飘带·伟大远征》演出现场(资料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负责“红飘带”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的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红飘带”不仅仅靠财政拨款,而是通过门票销售、文创产品以及文旅线路打造,与其他景区联动拓展红培研学项目,让场馆持续健康运行。自2023年10月建成试运营以来,“红飘带”已合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超100万人次,并先后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10余个奖项。

贵州红色文创产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红飘带”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成为贵州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创新之举和生动缩影。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了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创下了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红军长征足迹遍及贵州9个市(州)60多个县(市、区),留下丰富文物资源。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全省现有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0多处,可移动文物2500多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多处。此外,还有抗战“西迁”、“三线”建设、脱贫攻坚等丰富红色资源。

游客在“红飘带”参观(资料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近年来,贵州作出了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的战略部署,并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积极成效,让红色文化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

  目前,贵州共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近170个,随着一批重点、特色项目建成,贵州的“红色”底色更加鲜亮。其中,创造性打造的“红飘带”、《伟大转折》剧目,构建起长征文化展示“双子星”,成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标志和引领。

《伟大转折》剧目演出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作为贵州红色文化展示的又一亮点。2024年1月,大型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场在遵义建成,其选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凤凰山文化广场,距离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步行仅需8分钟,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看,《伟大转折》剧场还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预约小程序中植入元素,增强客源的引流效果。2024年1月开演至今,《伟大转折》剧目已演出800余场、观演28万余人次。

  “震撼、精彩、感动。”“视觉特别壮观。”……这是很多观众看完《伟大转折》剧目后的感受。走进《伟大转折》剧场,犹如进入了一个布满各类机械装置的大型工厂。《伟大转折》剧目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为主线,以普通红军战士的成长经历和视角,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等技术运用,将“人、声、光、水、电、影、景”完美融合,艺术再现“伟大转折”历史画面,让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受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

贵州余庆县突破乌江纪念园内的红军长征路线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我们构建了更全面、更立体、更具象的红军长征故事,整个舞台的设计是以剧目创作为基础做的定制式设计,演出区域延伸到观众席,让观众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主任、伟大转折艺术团副团长夏莹介绍,演员组成里80%为“00后”学生群体,这群现代的孩子们在舞台上用心用情演绎革命英雄事迹,与长征路上的年轻战士实现了跨越90年的“梦幻联动”,也让信仰的力量在青年心中悄然绽放。

  六盘水盘州市邹广阳一家五代人为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载,遵义仁怀刘福昌、郭德刚两位老兵接力守护鲁班红军烈士陵园五十余年……在贵州,保护红色资源已成为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娄山关景区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黔北要塞娄山关,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红军长征期间在这里的两次胜利而彪炳史册、蜚声中外,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红色文化洗礼。“近两年讲解了900多场,接待游客2万多人。开始只是想把讲解词记好,后来发现从这些红色故事中能吸取更多力量,从听众的反馈中也感受到讲解红色故事非常有意义。”出生于1998年的娄山关景区讲解员李小金说,自己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如今成为一名传承者,会努力向游客讲好红军长征的故事。

讲解员李小金(右二)在娄山关景区讲解红色故事。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率先在全国将革命文物保护纳入巡视巡察范围,开展意识形态专项督查;出台《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和《贵州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各个领域,通过多种形式播撒红色文化的种子;贵州省文旅部门2025年将策划推出20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足迹,领略贵州魅力……贵州持续挖掘、利用“红色富矿”,推动红色资源全景呈现,推动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镌刻在娄山关关口崖壁上的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劲有力的词句,如今的贵州,历经90年沧桑巨变,正抢抓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机遇,在推动红色故土成为红色沃土的路上,迈步新的长征。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