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遵义:文明新风吹靓美丽乡村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25 12:48:38 来源:遵义日报 作者:李燕 点击: 评论:0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近年来,遵义各地以移风易俗为笔,以文明乡风为墨,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湄潭县:“三不”新规引领新风尚

  “公交婚车空间大,低碳环保,还能进行个性化布置,环保喜庆又热闹,这样的婚礼一辈子都很难忘。”今年2月,湄潭县新人杨鹏、郑银凤搭乘公交婚车的甜蜜视频在网络平台迅速走红,收获了众多网友点赞。

  “公交迎亲”是湄潭县推进移风易俗的创新之举。新人仅需支付688元,就能租用精心装饰的公交车作为婚车,还能根据需求定制专属“爱情专线”。相较于传统婚车,“公交迎亲”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更契合安全环保理念。目前,湄潭县已有4对新人选择这种新潮方式,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突破120万次。

  早在2021年,湄潭县就推出“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时不过三”的文明新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红白理事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137个村(社区)设立红白理事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依托,组建1112个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构建起“村两委+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农户”的自治管理模式,大力倡导“婚丧用车不超10辆、礼金不超100元、酒席不超3天”等新风尚。

  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2024年湄潭县滥办酒席群众举报量同比减少47.48%。“统一红白事办事标准,消除了互相攀比的现象,大家都轻松多了。”近日,抄乐镇落花屯社区居民李大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湄潭县还构建起“县部署—镇(街道)调度—村(社区)落实—寨包户”的四级联动机制,通过“茶话湄江”文明实践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等形式,利用智慧广播、“小喇叭”等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学习宣传,同时开通举报热线,强化违规行为监督整治,让“重礼不失礼、礼轻情意浓”的理念深入人心。

  赤水市:“文明提调官”唱响乡风文明主旋律

  在赤水市,“办酒请提调”曾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但以往帮办酒席的临时队伍缺乏规范管理。如今,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全覆盖,一支专业化的“文明提调官”队伍应运而生,成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生力军。

  赤水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规范的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请群众商议、由群众定夺、交群众推行”的文明新风大讨论,组织镇村干部深入走访调研,将滥办酒席、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列为“文明提调官”的工作重点。同时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原则推选群众代表,经“四议两公开”程序将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队伍建设方面,赤水市严格遵循“两推一审”(支部推荐、群众推荐和支委审议)流程,选拔有威信、有经验、有热心的群众担任“文明提调官”,并颁发聘任证书,增强其荣誉感与责任感;建立文明积分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比表彰,充分激发“文明提调官”工作热情。此外,编制“文明提调官”操作手册,将抵制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工作范畴,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赤水市还深化服务内涵,建立红白喜事报备制度。“文明提调官”主动入户宣传节俭办酒要求,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推动建设村级民俗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统一宴席场所,“文明提调官”全程参与服务,有效减少了铺张浪费与不文明现象。

  截至目前,赤水市有“文明提调官”600余名,累计服务宴席2000余场次,引导群众杜绝滥办酒席100余场次。

  桐梓县:探索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

  “你办酒,他办酒,乱办酒席处处有;钱包吃成空兜兜,听到吃酒心发抖……”这首流传在桐梓县楚米镇马元岩社区的童谣,反映了昔日滥办酒席给群众带来的沉重负担。如今,当地以乡风文明馆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文明乡风建设的新路径。

  马元岩社区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修订《社区居民公约》,明确规定“结婚酒席时间控制在2天以内、丧事治丧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红白事酒席不超过20桌、礼金不超过200元”等标准,并建立“事前报备—过程监督—事后评议”全流程管理体系;推行“文明积分制”,设立“道德超市”,居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有700余户社区家庭参与其中,“德者有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在该社区,由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乡风文明馆,环境整洁、设施齐全,配备20张餐桌及全套厨具,实行餐厨垃圾专管收集。群众在此办酒过程中,社区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倡导每桌餐标不超过300元,既满足群众需求,又切实减轻经济负担。今年以来,已累计为群众节约办酒开支2.4万余元。

  乡风文明馆前的广场上,“桐梓文明乡约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定期开展,通过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

  从过去沉重的“人情债”到如今清爽的“文明风”,乡风文明馆正成为桐梓县乡村振兴的精神地标,照亮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的幸福之路。

  …………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如今,黔北大地处处涌动文明新风、散发文明气息,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文明积分”引领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文明乡风建设正推动广大乡村从“外在美”向“内涵美”、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美丽蝶变。(记者 李燕)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