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从闲置地标到文旅新名片 贵州独山“水司楼”变身热门酒店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10-08 19:21:16 来源:央广网 作者:栾小琳 杨贇 点击: 评论:0

央广网黔南10月8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杨贇)今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行热潮持续升温。备受关注的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在改造为酒店后,也迎来了它的首个国庆旅游高峰。

线上订房平台显示,该酒店坐落于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旅游度假区内,为“高档型”酒店,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共24层,设有376间客房,目前已收获了不少关注和好评。

改造后的“水司楼”(央广网发 陈昊 摄)

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假期前几天客房几乎满员,就连价位较高的行政豪华套房也都被预订了,随着假期接近尾声,从6号起入住率才逐渐恢复正常。目前酒店仅开放了部分楼层,其余区域仍在装修中。除客房外,酒店还有健身房、游泳池和水疗中心,可为客人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我们从广东过来,在去荔波小七孔景区的路上经过独山县,就专门带孩子来体验打卡。之前就听说这个酒店是‘水司楼’改造的,很好奇,来了以后确实眼前一亮。住宿条件很现代化,也能感受到水族特色文化,挺值得的。”游客舒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担心假期人多,特意提前一周就订好了酒店,因为带着孩子,特意选择了八百多元的亲子双床房。

据公开报道,“水司楼”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楼高99.9米,是共24层的大型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融合了大量水族文化图腾,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后来因资金链断裂,工程于2018年陷入停工,长期闲置。2023年,独山县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本,启动了酒店化提升改造项目,今年5月1日,由该项目改造后的酒店正式运营。

在改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拆除了存在消防隐患的木质结构,替换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玻璃幕墙,使之更具实用性。与此同时,酒店大堂保留了吞口木雕、琉璃陶等核心文化符号,更彰显水族的文化特色。截至2025年9月,已接待游客4.6万人次。

酒店大堂保留了吞口木雕等核心文化符号(央广网发 陈昊 摄)

据了解,“水司楼”所在的净心谷旅游区,是独山县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早在2024年,独山县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要从盘活思路和运营路径上破题,年内净心谷酒店建成投用、净心谷景区实现运营。依托都独大道、贵南高铁让文化旅游出圈,融入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在加盟区域性旅游联盟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热度。

如今,曾经的“烂尾楼”被改造成了热门酒店,当地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活化利用。对此,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李智环表示,“水司楼”本身具有独特的建筑价值,文化与历史的融合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资源的合理利用、“变废为宝”的做法,对于有类似情况的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针对部分游客反映酒店周边餐饮、文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李智环建议,一方面可提升特色餐饮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引入布依族八音坐唱、水族斗牛舞、甩帕舞、铜鼓舞等民族歌舞表演,将其打造成黔南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的招牌。同时,可在酒店周边设立小型民族文化博物馆,既能宣传当地特色文化,也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基地。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