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凯倩
广西南宁百年水街,因水而生、依水而居、凭水而兴。这里曾是码头号子与商贾吆喝交织的繁华之地,储存着老南宁人的文化记忆,如今也成为年轻人探寻城市发展脉络、假日悠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日前走进水街,只见两边的骑楼建筑保留着原本的历史肌理,老字号的灯牌亮起。
夜晚的水街人声鼎沸。董达庭商住楼外墙上,一场灯光秀重现水街辉煌历史。舞台上,宾阳炮龙、花婆舞等非遗特色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还有系列动漫人物角色扮演引发阵阵欢呼声。一旁的国潮市集琳琅满目,各种非遗文创、特色小吃串联起潮玩消费。代表水街记忆的董达庭商住楼、两湖会馆、新会书院、南宁商会旧址,成为非遗文创展厅、南宁骑楼文化陈列馆、邕剧传承基地和老南宁记忆陈列馆,为水街注入了多元业态,搭建起一个“国潮+演艺”主题的沉浸式休闲街区。
“如今,水街与三街两巷、中山路进行联动改造,人们既可以逛博物馆、陈列馆,又能品尝南宁地道美食,还能欣赏娱乐性项目。”趁着夜色,市民吴雨泽特意穿上旗袍,到水街感受一次沉浸式穿越之旅。
“通过挖掘水街百年历史文化脉络,续写新潮生活,让传统与潮流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触摸南宁的年轻脉搏。”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街将聚焦打造新锐潮流聚集地与前沿生活文化体验平台,与邻近的三街两巷、中山路形成“文化体验—潮流消费—美食寻味”的文旅消费闭环。三大历史街区将强化差异定位,协同发展,构建白天逛古街、夜晚品烟火、全天沉浸式体验的全时段消费生态圈。
老南宁记忆陈列馆 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手记】
“落雨大,水浸街,阿妈带我买拖鞋。”对于很多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来说,水街曾经的繁华或许只能从老人口中的歌谣或者老照片中窥见一二。
在此之前,南宁市对三街两巷的提升改造已经成为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案例,通过开展系统的保护修缮工作,成功塑造了承载“老南宁”记忆的城市会客厅。如今水街再次焕新,以“潮韵邕州”为定位,在古建保护的基础上围绕文化探索、潮流前沿、沉浸演艺、生活方式四大类业态,打造南宁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个典范。
走进水街,记者发现,慕名而来的不仅有前来寻找记忆的老南宁人,还有许多年轻人,他们或是结伴同游,在市集上淘淘心仪的非遗文创,三两朋友招呼着走进街边的美食老字号;或是穿着民族服饰沿街“打卡”拍照,扮演动漫人物,成为舞台上的焦点。他们来到水街的目的或许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来到这里,是因为水街呈现的多元业态总有一样是他们所期许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国潮时尚的;既是充满文化底蕴的,也是弥漫烟火气息的;可以是动感活力的,也可以是娱乐闲适的……古城虽老,却焕发着无限的新生活力。
街区要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需要与他们同频共振。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