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世界马日”聚焦三都:“贵州村马”跑出乡村振兴新赛道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12 12:51:26 来源:央广网 作者:周忠能 欧圣兵 点击: 评论:0

2025年7月11日,首个“世界马日”如期而至。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场融合赛马竞技、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贵州村马”热潮正席卷而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全新引擎。作为“中国赛马之乡”,三都以马为媒,打造出“马产业+”发展模式,为传统民俗注入现代活力。

贵州村马(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7月10日,走进三都西部赛马城,现代化的场地内,马医正为马匹进行每周例行的健康检查。这座占地广阔的赛马城,已成为三都马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每一匹马能够正常参加比赛、训练或者特技表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都赛马城兽医负责人刘国华说。

特技马术表演(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三都水族群众自古有爱马、养马、赛马的传统。水族骑师陆耀钓6岁起便跟随爷爷学习骑马,如今已成为一名专业骑师。他每天需要照料10余匹马,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细心呵护每一匹马的饮食、训练与情绪。

“马就像一起生活、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我们每天都会跟它说说话,安抚情绪,它心情愉悦了才有好的状态去工作。”陆耀钓说。

骑师正在驯马(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2024年以来,三都常态化举办“贵州村马”赛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赛事累计吸引1683匹马参赛,接待游客830.32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79.64亿元。当地政府通过建设黄埔骑师学校、培育优质赛马等举措,推动传统赛马向职业化、市场化转型,让民俗活动焕发新生。

在产业创新方面,三都将国家级非遗马尾绣与马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出100余种文创产品,有效带动三都农村妇女3.7万余人实现增收致富。马尾绣从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从端节盛装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可带走的马文化”代表。“马尾绣是我们水族妇女的‘文字’,以前只在最重要的节日才拿出来,现在通过直播和文创,让全世界都看到它的美!随着‘贵州村马’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们的马尾绣产品,我们的订单在逐年增加,特别是今年,已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40%。”三都绣娘覃丛柔说。

三都绣娘正在制作马尾绣(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三都以马为纽带,构建了集体育竞技、非遗传承、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马术研学”“马背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2025年,我们争取到财政衔接、州级产业化等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马匹以奖代补、贵州马养殖场建设、贵州马品种登记、团体标准制定、马产业人才培训等项目。目前,全县存栏马匹4217匹,新增马匹养殖617匹,正在建设贵州马养殖场1个,委托中国马业协会开展贵州马品种登记、团体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服务。”三都水族自治县养殖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陆清生说。

在“世界马日”的聚光灯下,三都的“贵州村马”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产业活力,在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奋力驰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周忠能 欧圣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