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29日电(记者向定杰)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数据交易生态大会上,一份由34家单位参编的《数据要素价值形成规范》研究成果于29日发布。
“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而隐藏着巨大价值的公共数据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释放潜能,这是我们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主任卢延纯在主旨演讲时说。
据了解,在该中心指导下,数据要素价格形成与认定创新实验室组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等单位共66位专家共同完成了《数据要素价值形成规范》的编制工作。
数据要素价格形成与认定创新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研究成果共4.3万字,包括静态的数据要素价值确认和动态的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其中,静态的数据要素价值确认的流程节点,包括数据盘点与治理、数据合规与确权、数据产品定价、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等环节,动态的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流程节点包括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交易与流通、数据资本化、数据要素授权运营等环节。
行业人士认为,通过建立统一的价值评估框架,明确数据质量、成本构成及场景化要求等多维指标,为数据的确权、估值、登记和跨域流通提供了操作指引,有助于提升数据要素流通的可信度和效率,为下步数据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积累经验。
在当日成果指引下,数据要素价格形成与认定创新实验室、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也同时宣布,正式启动《卫星应用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和《卫星应用数据质量评价方法》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以期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提供更多实践范式。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