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五·一”去哪儿?“快傩铜行”嗨不停!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02 21:03:08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吴采丽 点击: 评论:0

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和武陵山区(黔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一步举办好“游铜仁·促消费·惠民生”活动,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铜仁市在5月1日至5日,组织开展“五·一”“快傩铜行”系列活动。

640

铜仁傩戏。资料图

据悉,本次活动将充分利用“五·一”假期,围绕傩文化主题,整合多方资源,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持续展示傩仪、傩戏、傩技、傩面、傩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主要内容为“一演、一展、一巡、一会”,即:傩文化演出、傩文化展销、傩文化巡游、傩文化交流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期间,不仅有“上刀梯”“下火海”等表演,还将有众多高科技机器狗大军,加入文化活动巡演,当高科技机器狗遇到本土傩戏,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据了解,铜仁傩戏是当地的一种古老民间戏剧形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俗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1

德江傩戏。资料图

铜仁傩戏源于古代傩祭仪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傩文化最初是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娱神和娱人功能的戏剧形式。

铜仁傩戏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融合了当地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傩戏最显著的特点是表演者佩戴木质面具,面具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代表不同的神祇、鬼怪或历史人物。表演结合了舞蹈、歌唱、对白和杂技,动作粗犷有力,唱腔多采用地方方言,具有原始野性的美感。

2

傩戏面具。资料图

傩戏的剧目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民间生活,常见的有《开山猛将》《梁山土地》《关公斩妖》等。

傩戏最初是驱邪祈福的仪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具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同时,傩戏是铜仁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和价值观。傩戏的表演形式、面具制作技艺和音乐唱腔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傩戏表演。资料图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傩戏的传承面临挑战,但铜仁仍有一些民间艺人和团体致力于傩戏的保护和推广。在铜仁,当地政府通过举办傩文化节、建立傩戏博物馆等方式,推动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松桃、德江等县将傩戏表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文旅新业态,让静态文化“活”起来,让广大游客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傩戏面具也成为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深受收藏爱好者喜爱。

铜仁傩戏不仅是贵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索与传承。(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图/铜仁文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