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将传承“穿在身上的历史”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0-05-14 21:31:17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惊亚 王丽 点击: 评论:0

   8个省份的百余个苗族支系的数千种苗族服饰图案,将会被首次系统收录进“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这座苗绣的“数字博物馆”记载着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

    在中国56个民族中,苗族人口900多万人,位列第四。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最具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特殊艺术形式。苗族刺绣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绚烂多彩的苗族文化和苗绣等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建设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的设想。”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项目负责人杨晓辉说,这个数据库项目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研究人员将深入贵州、四川、云南、海南等8个省份的数十个县市、上百个乡镇的典型苗族支系聚集地,通过实地调查采集、征集等方法,广泛收录苗绣作品,挖掘现存及传世的苗族刺绣作品。同时编制分布点至乡镇的“中国苗绣分布图”,直观呈现中国苗绣分布情况,并指引读者点击进入感兴趣的版块或支系。

    据了解,将以视觉形象传达为主的刺绣艺术通过数字技术来保存,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法之一。苗绣“数字博物馆”按照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及风格特征,将优秀的刺绣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除了生动直观的图像外,还附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艺术特色等基本信息。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一套盛装上至少有数十种不同的图案纹样及不同的刺绣技巧,在纹样、色彩、构图等形式特征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涉及的内容题材表现了苗族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说故事、信仰崇拜等,有很高的艺术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贵州是中国苗族聚居、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省份之一,贵州苗绣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仍在民间流行和使用的苗族服饰有100多种。

(来源:新华网/作者:李惊亚 王丽)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