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5日电(记者周芙蓉) 3月5日农历二月初一,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组仡佬同胞聚集一堂,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敬雀节"。
11时,身着法衣的几个仡佬族人及众多祭拜者在置好的祭坛前及有老鹰衔葫芦的图腾前不停地口诵祭祀词,他们或唱或跳或跪或作揖,很是虔诚,祭坛上放着9块印有鸟雀和花样的糍粑,那是要用于喂鸟的。
相传,在远古时代,仡佬聚集地曾发生了一次大瘟疫,很多仡佬先民死去,一仙翁路过此地,看其惨状,就用仙丹喂当地人吃,使其生还,可一来仙丹不够用,二是也来不及救活如此众多的人,于是仙翁将仙丹碾成末,装在葫芦里,由老鹰衔着给遭瘟疫的人送去。这里的人们终于得救了,仡佬先民为了感谢老鹰救命之恩,于是将其敬奉,并作为本民族的图腾。
千百年来,农历二月初一这天,石阡仡佬族人还在"敬雀节"时,把糍粑送到山上的枝桠上,等鸟来食,希望它们不要伤害田土中的禾苗,不要偷吃包谷、红苕、谷子,以保春种秋收、五谷丰登。
佛顶山村支书黄秀金说,当地人对老鹰崇拜的同时,对林中飞鸟,乃至众多生灵也一样珍爱,二月初一,大家都不准上山,认为如惊了林中飞鸟,一年都没有收成。这一天,大家像汉族人的过年一样,仡佬人家要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祭拜图腾。
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众生万物和谐相处。
祭祀结束后,当地村民还表演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傩堂戏,表演木偶戏、毛龙和茶灯,吹奏铜吧唢呐,唱仡佬族山歌和进行情歌对唱,同时,还将开展拉牛、抵杠、掰手腕、追鸡等民族民间竞技活动。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仡佬毛龙,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花灯、茶灯、木偶戏、傩堂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也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
石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玲说,原生态的仡佬族"敬雀节",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且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发展。5日,有20多个旅游团队800余人来尧上旅游。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