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27 13:29: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杨宇航 点击: 评论:0

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西藏康马县玛不错遗址成功入选。这一海拔4410米的史前聚落遗址,以“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湖滨渔猎遗址”之名引发学界关注。

玛不错遗址分布面积达22.4万平方米,已发掘区域揭示出61座墓葬、43座灰坑及多处石构遗存。受访者供图

玛不错遗址位于喜马拉雅中段北翼的西藏康马县嘎拉乡,地处中印、中不边境要冲。考古勘探显示,该遗址分布面积达22.4万平方米,已发掘区域揭示出61座墓葬、43座灰坑及多处石构遗存。通过碳十四测年技术,确认文化层堆积年代跨度达2800年(距今4800—2000年),完整呈现了高原先民从狩猎采集向定居聚落演进的全过程。

据项目负责人夏格旺堆介绍,遗址清晰的文化序列解决了西藏中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的长期争议。“这是目前青藏高原唯一具备完整文化演进链条的史前遗址,首次证实了高海拔地区人类连续定居的可能性。”出土的渔猎工具与炭化植物遗存表明,先民已掌握高原特有资源利用技术,其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为探讨早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实证。

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联合体质人类学、环境考古等多领域专家,通过同位素分析发现,先民蛋白质摄入中鱼类占比达40%,印证了“湖滨渔猎”的生存策略。地层剖面显示,遗址经历三次大规模聚落迁移,与玛不错湖水位变化存在显著关联,揭示出早期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智慧。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价,该发现不仅改写了青藏高原史前文化发展史,更对研究欧亚大陆早期人群迁徙、技术传播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后续多学科研究深化,玛不错遗址有望成为解读高原文明起源的“金钥匙”,为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提供典型范例。

来源:科技日报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