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五位文博系统代表畅谈文物保护与文明传承的初心与坚守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0 15:02:55 来源:央广网 作者:宋雪 点击: 评论:0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记者 宋雪)文物筑牢文明之基,文物传承文明根脉,文物事业发展的每一项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每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4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文物保护领域的代表围绕“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夏格旺堆、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员刘红岩、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王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馆员刘汉兴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中外记者分享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与坚守。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副研究员王龙分享了“三普”期间徒步丈量坎儿井、与村民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感人故事。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期间,王龙作为吐鲁番区域的文物普查指导员,牵头组织实施了吐鲁番北部天山区域天山孔道专项调查项目,走遍了北部天山的每一个峡谷、每一个河湾,新发现古墓葬、古遗址、古岩画、古建筑74处。

敦煌研究院文物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20余年来往来奔走于莫高窟735个洞窟之间,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讲述戈壁特色的敦煌文化,帮助他们了解敦煌、爱上敦煌。寒来暑往间,她也不知不觉地在莫高窟文化的影响下,在一代代莫高人的精神感召下,成长为新一代莫高人。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三级研究馆员夏格旺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接近30年,曾负责过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历史文化”展厅的内容设计和脚本撰写。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后,他前后参与了将近100个项目的田野工作,主持的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了前一段时间刚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员刘红岩从小在长城边长大,她讲述了如何从小受长城守护员舅舅的影响,从普通村民接力成为长城守护员的故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刘汉兴主要从事国际合作文物保护研究,承担了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项目,尼泊尔努瓦科特王宫修复一期项目。在工程修复过程中,他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精心丈量和测绘每一块石构件和出土文物,把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和理念充分保留在吴哥遗址的古迹上。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