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跃华
作家胡刚的新作《尘埃》,前段时间在“番茄”平台展示,立即引起轰动,热评很多,赞声一片。
本人没有认真读完,只是粗略浏览。小说写得成功,引起热烈反响,讲几点看法:
首先,立意很好,重在选材;中心突出,主题集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正当其时,适应当前形势。
其次,作家具有较强的科研(科学)专业知识,文中的雷达干扰等细节描述,读起来引人入胜。可见胡刚在工作之余,为完成作品的撰写,肯定在电脑和书本上,下功夫、花力气,查找大量科研、历史方面的资料,写起来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
其三,作家驾驭文字的能力明显增强,语言日趋老辣、流畅,在前几年小说《荒》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荒》我是认真看完的,里面有不少别字;《尘埃》吸取教训,错别字少,视角效果好得多。
第四,作家想象力非常丰富,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物、事物等塑造,情节合理,深入浅出,尾尾道来,引起共鸣。
第五,主人翁刘振东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卓越的才华,杰出的贡献,可谓功勋卓著!关于爱情的描写,作家是高手;《荒》是农村题材,似乎好写一些;抗战、科研题材,胡刚也是得心应手。
第六,刘振东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毅然回到战时祖国,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担当。赤子的报国之心,跃然纸上。科研条件差,迎难而上,土法上马,勇于创新,精神可嘉!主人翁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彰显“科学为民”精神,难能可贵。
第七,小说《尘埃》,犹如一幅深远的历史画卷,作家胡刚用手中的艺术之笔,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以及以刘振东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的命运起伏,波澜壮阔,意义深远。为此建议:与电影或电视编导联系,完全可以改编拍摄。
这部小说,史实厚重,大气磅礴,可谓精品力作!这是一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史诗!
2025年10月14日
作者简历
江跃华,贵州修文人,贵州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散文、散文诗、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食品报》《西南作家》江苏《钟山风雨》广西《文史春秋》《贵州日报》《贵州政协报》《劳动时报》《贵州民族报》及广州《神州文艺》《南粤作家》《西南文学网》《贵州文化网》等报刊和网络平台。
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已出版《耀华文集》《耀华作品集》《耀华文选》《耀华散文集》《耀华散文诗与诗歌集》等个人文集。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