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识与法治观念,筑牢公共卫生安全与法治防线,近日,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赓续星火 医路黔行”实践团携手“情暖童心 筑梦心灵”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甲良小学、甲站小学及社区,面向学生、中年人等群体开展“防艾科普+法治宣传”专题宣讲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艾滋病的科学防治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树立“健康责任+法律意识”双重理念,主动学习防艾知识、践行健康行为、遵守法律规定,共同营造“知艾防艾、学法守法、关爱互助”的社会氛围,为遏制艾滋病传播、保障群众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在甲良小学,一场融合科学与法治的防艾宣讲温暖开场。实践团成员以“知识+案例”的形式,向同学们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核心科普知识,通过互动问答帮助学生建立“血液、性、母婴传播”的科学认知,同时引入《艾滋病防治条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法律条款,引导学生在掌握防护技能的同时,树立尊重与关爱他人的法治素养。同学们端坐席间,目光专注,从“谈艾色变”到“科学应对”,从“漠视法律”到“知法于心”,青春面庞上绽放出对健康与法治的双重敬畏。
在甲站小学,实践团成员将防艾科普与法治教育融入生动课堂。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演示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性行为、拒绝毒品、避免不必要血液接触”等实用防护技能,并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毒品和控烟禁毒宣传教育”的规定,强调学校与家庭在防艾教育中的法律责任。这场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法治意识的播种,让“防艾”与“守法”共同成为守护生命的日常力量,驱散“艾”的阴霾,让青春在法治阳光下肆意绽放。
在荔波县甲良镇社区,实践团成员与长者围坐交流,编织起“科普+法治”的防艾宣传网。调查显示,中年人对防艾知识有基础认知(知晓血液、性、母婴传播途径),但存在“知识深度不足”与“法律意识薄弱”双重问题。一方面,对暴露后预防(如72小时黄金阻断期)、抗病毒治疗等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另一方面,对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模糊,部分人误认为“艾滋病检测是个人隐私,无需告知伴侣”,忽视了《传染病防治法》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当履行及时告知性伴侣、接受随访管理”的法定义务。此外,农村地区中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性健康与法治教育避而不谈,存在“故意传播艾滋病无需担责”的错误认知。实践团成员针对性补充了“故意传播艾滋病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业、就医受法律保护”等法律要点,纠正“艾滋病与己无关”的误区,强化“健康责任+法律底线”双重意识。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创新采用“科普讲解+法律案例+互动答疑”模式,既为学生筑牢科学防护与法治认知的“双防线”,也为中年人填补知识盲区、明确法律责任。愿社会各界以“知”护“行”、以“法”护航,共筑防艾与法治并重的健康长城,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安全。
供稿:任德莉 张桂屹涵 莫雁玲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