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人物 > 历史人物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为官润民不润己的潘润民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05 15:58:39 来源:中新网贵州 作者: 点击: 评论:0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为官润民不润己的潘润民

  潘润民(1571—1641),字用霖,号朗陵,晚年自号味澹居士。贵州宣慰司(今 贵阳)人。明代诗人,官至云南左布政使。

  明万历三十 一年(1603),潘润民乡试中解元(举人第 一 名);明万历 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任礼部主事,升礼部员外郎、 郎中;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奉派到广东任督粮道副使,摄布政使事。当 时广东已是明中央政府的重要赋税收入地,但尚无健全的赋税制度, 一些不法 官绅相互勾结,侵害百姓。潘润民奉命按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赋役全书》,使 赋税征收有章可循,阻止了侵害百姓的行径,获得“潘副使润民不润己”的赞誉。 潘润民在广东一年多,因为勤政清廉,升任四川布政司参政。

  在四川参政任上,潘润民负责建昌的军事防务。明天启元年(1621)夏, 潘润民辞官回到贵阳。九月,永宁土司奢崇明因拒绝明廷将其军队调往朝鲜, 杀四川巡抚徐可求等20余名官员,公开举起叛明大旗。在很短的时间内,奢崇 明攻占重庆、泸州、遵义、合江等重镇。贵州宣慰使同知安邦彦与贵州西部、 云南部分土司趁势而起,相互声援, 一时势成燎原。贵州宣慰司军队迅速攻下 平坝、安顺毕节等地,进而合围贵阳。当时贵阳大部官员已奉命进京,留有 巡抚李耘、巡按御史史永安、提学佥事刘锡元等,守城军队仅3000多人。李耘、 史永安立刻召集回籍乡官潘润民、杨师孔等人,组织军民分别把守各门。在围 城之初,潘润民以千金助军饷。次年一月,历经10个月的围城,贵阳城内粮绝,

  牲畜乃至树皮草根都被吃尽。潘润民在自己的住房周围堆满干柴, 一旦城破, 全家自焚。他同时写下《围城诀命》诗:“婴城苦守岁云徂,望断援师泪眼枯。 烽火连天云黯惨,僵尸满地血模糊。为怜豢养垂三世,遑恤伶仃有二孤。力尽 自甘抛一死,昂藏宁肯负吾躯。”这首诗是贵阳当时悲惨情景的真实写照。

  在守城军民几乎濒临绝境时,巡按御史史永安作《饮血歌》以自勉,潘润 民亦作《围中次史磐石侍御韵四首》和之,诗中“四郊密垒腥膻恶,十月重围 鼠雀无”“千家已烬烟逾惨,万骨成陵涕欲流”,写出了当时贵阳城内的一片 凄凉景象。十二月,新任贵州巡抚王三善率部驰援,击退水西军,贵阳解围。 据《贵州通志 · 前事志》载:“城中户十万,围困三百日,仅存者千余人,孤 城卒定。“

  明天启四年(1624)秋,潘润民被重新起用为河南参政,不久,改任广东 巡按使。因贵州西部及云南东部的明军与水西的战争仍在继续,到广东后,潘 润民又被任命为云南右布政使,兼负曲靖一线的军事防务和后勤补给,参与会 剿水西的军事行动,后因病回到贵阳。明崇祯十二年(1639),潘润民再次被 起用,任金沧道副使,上任仅一个多月,又调云南任左布政使。明崇祯十四年 (1641)三月,潘润民在酣睡中逝去,终年70岁。

  潘润民著有《味澹轩诗集》若干卷,在贵阳被困时毁损。其子潘驯凭记忆 恢复了一部分,加上搜集战乱后所作,共90余篇。《黔诗纪略》收入70篇。

  潘润民的诗风格质朴,声律工整,功夫深纯,其作品多为感情的真实流露。 除贵阳被围时的作品外,他晚年所作《喜盘江铁桥成》《喜盘江江西坡等城以 次落成》等诗作成为珍贵的史料。

  潘润民之子潘驯、潘骧皆是诗人,后世子孙,七代十二人皆有诗集,编成《潘 氏八世诗集》若干卷,人谓“二百年风雅不坠”。(资料整理自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人物《贵士名贤》)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人物 > 历史人物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