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南大洋的启示——业界人士共话南极公海生态保护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05 15:47: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凡 点击: 评论:0

  新华社贵阳7月5日电(记者李凡)7月4日,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落实昆蒙框架: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南极公海生态保护”主题论坛上,一场围绕公海保护特别是南极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议题在此展开热议。环保专家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物种保护、推进协同治理、提升公众认知迫在眉睫,全球各方需共同努力,共建美丽地球。

  与会嘉宾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合影。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2022年,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中国推动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

  环绕南极洲的南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0%,各类生物种群数量庞大。“南大洋就是我们的‘心跳’。”保护国际基金会蓝色自然联盟共同主席洛尔·塞拉·卡茨认为,“昆蒙框架”是对全球各方发出的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当前最有效的做法是将海洋中关键区域划为保护区,以减少或消除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她强调,磷虾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绝对基础”,南大洋的一切生命都直接或间接依赖磷虾为食,因此,保护磷虾等生物种群至关重要。

  “南大洋在全球海洋环境中独具特色。”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曹玲看来,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南大洋区域当前已经建立了多个公海保护区,是全球多方协作和努力付诸实践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全球各方在参与南大洋生态环境保护中,体现了在保护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的做法,惠及可持续性渔业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南大洋的生态保护实践为其他公海生态保护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借鉴。”曹玲说。

  曹玲同时认为,南极半岛及周边海域保护区仍存较大空缺,需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比例,构建南大洋海洋保护区生态廊道。

  全球正在进一步共同努力保护“蓝色星球”。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致通过《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起来采取紧急行动》政治宣言,呼吁采取具体措施保护海洋,包括扩大海洋保护区、实现海运业脱碳、应对海洋污染、为脆弱的沿海和岛屿地区筹集资金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表示:“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加强公海及南极海洋生态保护需要依托世界各方多部门协作,在治理中寻求更多突破。”

  国际非政府环保机构野生救援中国首席代表余冲介绍,野生救援在2022年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的一份有效问卷分析显示,超半数受访者不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在理解上也五花八门。“提高公众对于海洋物种保护等方面的认知和信息宣传需要进一步提高。”余冲呼吁。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