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掠过侗寨鼓楼,飞越青山茶园,黎平的天空正悄然书写着经济发展的新篇——低空经济的东风,正为这座侗乡打开通往云端的新航道。
坐拥不可复制的生态与文化宝藏,黎平在低空经济赛道上蓄势待发。肇兴侗寨为核心的文旅集群,融民族非遗与山水风光于一体,为低空观光提供了天然舞台;46万亩油茶林、26万亩茶园孕育的特色农产品,因山区运输难题,反倒成为低空物流的迫切需求场景;而黎平机场这一战略性基础设施,更让县域拥有了发展无人机、直升机等业态的独特优势。
然而,起步阶段的挑战仍不容忽视。产业体系尚未成型,飞行器研发、专业运营等关键环节存在空白;具备资质的运营企业缺位,低空经济多停留在航拍、农用消杀等基础层面;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高附加值业态转化乏力,这些都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
破题之道,正藏在优势与创新的结合里。黎平正瞄准低空经济产业链缺失环节,借招商平台精准引才引企,着力补齐制造、服务、人才等生态链条;依托机场优势争取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项目,完善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文旅与科技的碰撞更将擦出火花。在年接待662万人次的旅游市场上,“侗乡天路”低空观光航线有望让游客从云端俯瞰侗寨风情;无人机编队表演则计划重现“喊天节”盛况,以“空中艺术IP”让侗文化焕发新彩。
从山间茶园的物流无人机,到鼓楼上空的观光直升机,低空经济的种子已在黎平扎根。当优势资源遇上创新引擎,这座侗乡正以独特的姿态,在云端开辟出一条连接生态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新航道。
(姚进忠 杨琦)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