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黎平县群山叠翠,油茶林连绵起伏。近年来,当地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持续优化“协会+企业+农户”协同机制,通过强化协会纽带作用、激活企业创新动能、夯实农户种植基础,推动油茶产业从“规模种植”向“提质增效”跨越,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
协会当好“中间人”,架起产业发展“连心桥”。黎平县油茶产业协会串联企业与农户,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服务、销售对接等全链条支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双轨模式,既邀请省州专家下沉开展技术指导、经验传授,又组织企业和农户外出观摩学习、调研市场。2025年上半年,协会已组织会员企业学习相关政策1次,惠及36家企业;联合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推广油茶水肥一体化技术,130余名群众提升田间管理能力;开展油茶低改技术推广4次,400余人次从中受益,有效点燃群众种植热情。
企业做好“链主”,打造产业升级“强引擎”。依托东西部协作等有利条件,黎平引进贵州久晟油茶科技、黎平霞宇油脂等“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深化企校合作、聚焦精深加工。2024年,全县茶籽油产量达4000吨,油茶饼粕衍生产品产量超8000吨;久晟油茶研发的“水产养殖茶籽饼投料转化器”获发明专利,效率提升超30%,其“油趣工坊鲜榨茶油”还斩获首届世界林木业大会加工类金奖;霞宇油脂与佛山大学共建油茶产业研究院,研发的“螺旋压榨+液压冷榨”工艺成果丰硕,累计拿下32项专利、16个资质证书。
农户筑牢“原料库”,夯实产业发展“基本盘”。黎平推行油茶“村推户管”机制,通过村民代表会、鼓楼会等形式,借助驻村力量激发群众种植积极性;组建党员和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指导选地、栽种、施肥等关键环节,提升油茶产量;以协会、合作社为桥梁畅通产销信息,破解产品积压、价低难题。2025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8万亩,投产35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6万余户群众增收。
(姚进忠 雷杨 杨再新)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