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经济频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行|磷肥借势新通道 向南奔赴“山海约”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18 22:57:35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管云 点击: 评论:0

  7月上旬,一批批贵州磷化集团的化肥经铁海联运班列从贵阳南站编组场滚动发出,向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港口——广西北部湾港“集结”,等待装运“金皇冠”号货轮出港驶向菲律宾。

  “今年4月,我们首次以集装箱整列班列、‘图定班列’模式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与过去传统运输方式相比,节约了1至2天,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贵州磷化集团物流中心副主任、安捷物流公司董事长张书说。

  去年11月底,贵州磷化集团首批磷酸二铵产品业务,落地贵阳国际陆港;去年年底,建成投用的北海无轨车站,提升了装运化肥的集装箱还箱效率、降低了箱延费……

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行|磷肥借势新通道 向南奔赴“山海约”

工人正在装运高塔复合肥

  从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贵州,借西部陆海新通道向海而行,贵州磷化集团年均进出口产品和原料超250万吨,以多式联运方式(先以铁运发至湛江、防城、钦州等港口,经海船运往辽宁营口,再通过铁路、公路配送)发运约20万吨化肥到我国东北地区,保障了春耕用肥,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在北部湾蜿蜒绵亘的海岸线上,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港区,都是贵州磷化集团化肥产品经铁海联运班列驶向的出港目的地。借助这些出海门户,贵州磷化集团加速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推动产品与国际供应链融合,提升物流效率。

  去年,贵州磷化集团积极与贵州省多式联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建立起港口仓储,并以铁海联运方式,实现磷产品运出、硫原料运进的点对点集装箱双边载重对流,经测算,运输成本降低10%左右。

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行|磷肥借势新通道 向南奔赴“山海约”

贵阳国际陆港

  风从海上来,合作的“新风”也裹挟着市场机遇向西南涌进。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贵州磷化集团正与通道沿线企业、地区开展多种区域协作,助力国际市场拓展。

  目前,集团已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同贵阳国际陆港在物流、仓储、贸易等方面深度合作,以推动“运贸一体化”。

  而这些动作,不仅能助力集团构建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还能通过“三港联动、灵活调度”保障物流稳定、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利用陆港资源及通道政策红利,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行|磷肥借势新通道 向南奔赴“山海约”

货物装车

  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新增1条广西钦州港东至贵州贵阳南固定运输班列线路——新通道持续着释放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动能。

  对于以“千亿磷化、世界领军”为目标,聚焦现代农业、新能源、精细化工“三大赛道”的贵州磷化集团来说,新通道,也将为企业创造更多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为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国际市场,我们在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上多有调整,以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贵州磷化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行|磷肥借势新通道 向南奔赴“山海约”

施用贵州磷化集团化肥产品的小麦示范田

  产品研发上,集团将聚焦高端肥料研发,拓展磷酸产品至高端领域,开发磷石膏相关产品,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并研发高端产品;质量管控上,努力获取国际认证以提升公信力和竞争力,严格出口流程把控确保符合目标市场要求。

  通道的延伸拓展、红利释放,并非一蹴而就。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要参与者,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优化通道班列运营组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强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构建广泛经济合作网络。”张书说。

  此外,在深化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扩大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适用范围、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服务以实现货物快速通关等方面,企业也有相关呼吁。

  与融入开放大潮的其他企业一样,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向好,贵州磷化集团的物流体系将愈加完善;双向互济、内外联动、共同发展,也都将在这条新通道穿行不息、满载货物的班列上,得到最好的诠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经济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