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紫云火花镇村民的幸福烦恼:李子不够卖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07 15:32:45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杜延卿 胡玉山 点击: 评论:0

紫云火花镇6.5万亩蜂糖李预计产值超4亿元

村民的幸福烦恼:李子不够卖

  6月的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磨安村,晨雾还未散尽,罗少荣的手机已经响了三遍。“罗哥,今天还有李子收不?”

  电话那头的催促,让这位皮肤黝黑的村民嘴角上扬。今年3月以来,像这样的求购电话,他已经接了100多个。

  “太火了,有广东的客商3月份就联系我,张口就是10万斤蜂糖李。”握着价值300多万元的订单,罗少荣一边调度着采摘队,一边感慨。

  随着火花蜂糖李的名号越传越响,来自天南海北的订单如雪花般飞来,如今让罗少荣犯难的,竟是李子不够卖的幸福烦恼。

  近年来,每年到了蜂糖李采摘季,磨安村就会被各式货车“挤爆”。车轮滚滚,不仅让火花蜂糖李运往全国各地,也让村里4000亩果园轻松实现4000万元产值。

  “60%的村民都从事蜂糖李产业,致富效果非常明显。”磨安村党支部书记黄忠学掰着手指头算起账:“等8000亩全部挂果,产值破亿元是板上钉钉的事。像老罗这样的管护能手,一亩地纯利润能达4万多元。”

  离磨安村不远的兴合村,火热的销售更胜一筹。

  作为火花镇第一个产值破亿元的村,兴合村曾经创下18棵李树创造4万多元经济效益的纪录。

  “全村92%的农户参与种植,2024年总产值1.1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这个数字。”望着漫山遍野的果树,兴合村党支部书记杨仕明介绍,“随着新栽下的果树进入丰产期,未来产值还能再翻番。”

  火花蜂糖李为兴合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村内楼房林立,汽车成为多数家庭的标配,超市、商店等一应俱全。更令人欣喜的是,该村已走出50余名大学生。杨仕明说,蜂糖李产业不仅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村里的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火花镇纳座村,年轻力量的回归,为蜂糖李销售带来新的途径。

  “90后”姑娘赵小粉的直播镜头,为蜂糖李销售打开新赛道。“家人们,看这果肉,晶莹剔透如琥珀,咬一口甜过蜂蜜。”她坐在李子树下熟练地展示着李子。身后分拣台前,村民们正忙着给3斤装、5斤装的礼盒贴单。“每天稳定出单500多单,上海、广东客户都是整箱回购。”赵小粉的手机屏幕上,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电商浪潮席卷火花镇。据了解,全镇已有100余名村民化身“直播达人”,吸引顺丰、京东等多家物流企业设点。

  在该镇邮政快递中心内,装李子的箱子堆成了“小山”,负责人韦启芬忙着扫描单号:“发货量每天稳定在100件左右,远的发到山东、北京。”

  产业崛起背后,是火花镇的统筹布局。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蜂糖李产业,在低热河谷地带宣传推广蜂糖李种植,加大对蜂糖李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更多群众参与蜂糖李产业。

  火花镇副镇长韦文沛介绍,今年火花镇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到6.5万亩,预计总产值将突破4亿元。参与蜂糖李种植的有3755户,其中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就有195户,年入百万元的“李子老板”屡见不鲜。(记者 杜延卿 胡玉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