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7月6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实习记者任浪萍)7月5日下午,“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的中外嘉宾围绕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生态文化融合等内容发表主旨演讲,为全球地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实践与科学思考。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此次论坛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主办,贵州省林业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承办。
地质公园,是自然与文明的双重馈赠,凝聚着地球亿万年的造化神奇,沉淀着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据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资源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阔、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现有地质公园558处,其中国家地质公园281处,世界地质公园49处,数量居全球首位。而贵州目前有2个世界地质公园、9个国家地质公园,每一处都汇聚了亿万年的神奇造化和沧桑巨变,共同诠释着地球演化的奥秘。
贵州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民族文化大观园,而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成了展示贵州生态之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在此次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国内外的7位嘉宾围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地质公园和生态文化多样性深度融合,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多赢”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演讲,多角度展示了地质公园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具体议题包括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在具有全球价值地质遗迹方面推动引领地质科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贡献;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在国际交流合作和推动地质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现状及从地学角度思考如何有效支撑服务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管理等。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殷跃平等8位专家学者还以“ 地球瑰宝的守护与共生——院士对话地质公园:解码地学价值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开展了深度对话。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现场,贵州省林业局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还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布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精品研学线路及《“贵州三叠纪化石群”全球价值共识》《诗画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