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合约食堂”合拢了人心 约束了陋习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12 14:31:33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华姝 点击: 评论:0

  一想到要回老家办婚礼,住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白果井街道兴安社区的搬迁群众张安金心里犯了难。

  在外务工多年,张安金仍记得小时候老家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办婚礼的场景。“一办就是四五天,吃的喝的档次都不能低,一场婚礼下来,得有七八万元的开销。我不想铺张,但是真轮到自己,又担心让家人失了面子。”张安金有些无奈。

  没想到的是,刚回家与家人商量婚事,母亲吴庆芝就告诉他,现在社区已经开办了“合约食堂”,有场地、有厨具,算下来一桌婚宴四五百元,省心又实惠。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凯里市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陋习,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白果井街道聚焦搬迁群众在酒店办酒费用高、回村办席不方便等难题,引导社区利用闲置场地建设“合约食堂”,明确承办宴席种类、标准、规模、申报流程等,将其作为改变过去大操大办的主要抓手和移风易俗的重要路径。“有了固定场地,红白喜事理事会全程监督,以前大家反映的场地难、浪费大、攀比多等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兴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剑成说。

  婚丧喜庆简办新办成为新风尚。张安金的婚礼很简约,20桌,花销9000元,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他由衷地感到“幸福又轻松”。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聚焦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聚力用劲整治铺张浪费,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推动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陋习,回归文化本味,面子文化等不良社会心态得到有效校正,崇实尚俭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不久前,六盘水市钟山区青林乡田坝村村民李阳为母亲过寿,自家人掌勺,按照老人喜好做了几道家常菜,一家人过得快乐又温馨。

  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田坝村把整治乱办酒席的“硬骨头”啃了下来。如今走在村里,红白喜事不再去讲排场搞大操大办,邻里间攀比摆阔的风气也淡了,大伙儿都说:“这股清爽新风来得及时。”

  过去,田坝村酒席“花样百出”——孩子满月要办“添丁酒”,考上大学要摆“升学宴”,甚至母猪下崽都有人张罗“庆功酒”。村民们一年到头随礼,钱包瘪了不说,还耽误了农活。“负担沉重,不办又怕被说闲话。”李阳说。

  针对这一顽疾,村里亮出“立规矩、严审批、强监督”等一系列组合拳,实打实破解难题。“我们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反对铺张浪费,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倡议书,明确办酒席桌数、礼金标准,人情负担减轻了,移风易俗让宴席回归本质,广大群众不再‘谈席色变’。”田坝村党支部书记张怀刚说。

  如今的田坝村,广播里播着新风尚,微信群里传着好典型,院坝会上聊着省钱经。田坝村村干部有个统计:村里婚宴规模下降了近3成,家庭户均人情支出减少近千元。

  “小食堂”迸发“大能量”。“合约食堂”不仅成为减轻群众负担的“好帮手”,更在凝聚民心、倡导文明新风、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学习教育正在扎实深入开展。贵州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查摆问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各地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召开坝坝会、鼓楼会等形式,让群众在参与实践、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俗,共建新时代农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记者 华姝)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