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六盘水市民的朋友圈都被一支9.9元的“六马”文创雪糕刷屏了。
7月11日,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融合“凉都三宝”(刺梨、茶叶、红心猕猴桃)风味的文创雪糕,点燃了“六马”的首波热潮,半天内补货两次仍供不应求。四天后,“六马”吉祥物“刺小妮”系列文创产品全面上市,钥匙扣、抱枕等迅速售罄。
“凉都三宝”(刺梨、茶叶、红心猕猴桃)风味的文创雪糕
“3.2万名跑友都将免费获得‘刺小妮’钥匙扣,预计赛事期间文创产品直接销售额突破10万元,带动关联产品销售额超500万元。”初好公司销售一部副主任徐琳琅向记者透露。
这只奔跑的“刺小妮”,承载着六盘水从“煤都”向“凉都”转型的深意——金黄身躯象征刺梨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绿色纹路代言喀斯特生态孕育的“凉都三宝”。其设计巧妙融合自然基因与人文精神,奔跑姿态展现19℃凉都活力,紧握的刺梨汁寓意产业蜕变,服饰上的水城农民画图腾凝练了“六马”的拼搏精神。
刺小妮
“刺小妮”的走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六盘水推动文创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精心布局。舌尖体验成为感知凉都的重要窗口,除了抢手的文创雪糕,初好公司在爱琴海购物广场等7个门店推出刺梨原浆饮品及融合刺梨、猕猴桃、绿茶等特色的系列产品。营销策略也别出心裁,购买运动电解质水即赠“六马”主题运动手环,巧妙捆绑健康饮品与赛事周边,提升吸引力并扩大“六马”IP触达面。
消费场景持续拓展。7月20日,位于万达广场的“凉都手伴”旗舰店将正式开门迎客,成为赛后延续IP热度、集中展示凉都风物人情的新地标。这间历时两个月筹备、投入30万元打造的特产店,店内11个功能区陈列着刺梨制品、水城春茶、盘县火腿等130款本土产品,宛如微缩的凉都生态博物馆。
“凉都手伴”旗舰店。(图片由水城农业集团提供)
“我们7月12日开始试营业,效果不错,每天至少售出上百支文创雪糕,体现了游客对凉都风物的热情。”水城农业集团销售部副主任刘畅向记者介绍。
旗舰店的高效运转依托精密的布局,万达仓库保障即时补货,扫码小程序支持现场下单邮寄到家。针对“六马”热潮,店铺推出“首支9.9元,第二支半价”的雪糕促销活动。
“凉都手伴”旗舰店。(图片由水城农业集团提供)
更深远布局已缓缓铺开。8月将落地水城农民画元素文创产品线,代工生产刺梨食品、茶叶等系列产品;“凉都手伴”古镇新店正在筹备中;产品开发亦马不停蹄,冰箱贴、发箍、挂件等轻便衍生文创产品及瞄准年轻群体的“盲盒”玩法已提上日程,“刺小妮”家族正逐渐壮大。
“刺小妮”催化了文创与农业的深度化学反应。刺梨雪糕与特色饮品打造“舌尖上的凉都”;买电解质水赠手环的妙招捆绑健康消费;冰箱贴、盲盒等衍生品持续扩充矩阵……“刺小妮”及其撬动的文创产业链,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一场体育赛事本身,更像投入湖面的一颗“金种子”,在六盘水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漾开层层希望的涟漪。
“凉都手伴”旗舰店内的六盘水特产。(图片由水城农业集团提供)
数据显示,凭借盛夏平均气温19.7℃的清凉优势,62%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2024年,六盘水接待过夜游客614.4万人次、增长8.88%,其中7、8月分别达69.34万人次和86.23万人次。
“今年‘六马’及避暑季期间预计将有上百万名游客进入六盘水,通过打造‘凉都手伴’特产店让游客实现‘一站式’购买,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浸透汗水的奖牌,更有刺梨原浆、农民画丝巾等凉都特色物产。”刘畅告诉记者。
“凉都手伴”旗舰店内的六盘水文创产品。(图片由水城农业集团提供)
通过“凉都手伴”项目,六盘水正破解产品分散、品牌薄弱的发展瓶颈,以集群展销打通产业链。店铺设计更化身城市名片,风动雕塑与彩钢娃娃IP点缀现代空间,水城农民画纹样从“刺小妮”服饰延伸至茶具包装,非遗文化在消费场景中焕发新生。
“刺小妮”的故事,始于一条42.195公里的“六马”赛道,但它的征程远未抵达终点。它充满动感的奔跑形象,正是六盘水奋力塑造城市新IP的缩影——依托独特的19℃气候与喀斯特生态,将满目绿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推动刺梨、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不断升级,加速“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驶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