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浇地靠天等雨,现在水渠修到田埂边,再也不用为浇水发愁了!”提及在建的农田水利项目,高屯街道古顿村村民的笑容格外真切。2025年以来,黎平县聚焦群众“灌溉难”的急愁盼问题,投入168.9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12个行政村(社区)推进小型水利项目,一场破解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民生行动,正让乡村田野焕发生机。
为让项目精准落地,黎平县前期深入水口镇、九潮镇、高屯街道等乡镇(街道),逐村摸排农田灌溉短板,最终确定在12个行政村(社区)实施水利工程。从需求调研到方案设计,全程征求村民意见,通过村公示栏、村民议事会等渠道公开项目信息,确保项目既贴合农业生产实际,又符合群众期待,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项目推进中,黎平县构建“县级统筹+专业支撑+村级协同”机制: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实地踏勘,结合各村地形、农田分布制定科学方案;贵州映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全程监督工程质量,乡镇农服中心、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形成“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双保险,既保障工程质量,又让建设过程公开透明。
资金使用上,黎平县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将168.9万元重点投向灌溉设施补短板:在水口镇岑信村、控洞村新建及维修灌溉水渠10250米,解决农田“输水难”;为敖市镇蒙村维修机井、配备抽水设备,铺设管网1800米,让村民告别“靠天吃水”;同步新建毛坯路14.2千米、硬化产业路16.41公里,配套建设涵管、错车道等,既通“水路”又通“产业路”。
目前,项目已完成80%工程进度,带动46名建档立卡群众务工增收12.86万元。黎平县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项目全流程闭环管控,力争早日让工程投用。下一步,黎平县将继续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持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以“小水利”撬动“大民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吴跃远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