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遵义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遵义频道  
习水:产业振兴跑出致富加速度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17 16:48:08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多彩贵州网讯 春夏秋冬四季接续、特色产业接连发展、种植养殖业遍地开花。习水县作为畜牧业发展大县和农特产品产出县。近年来,习水县推动全产业链培育,实施“特色地标”产业发展富民工程,多元化发挥农村特色产业及产品功能,通过规模化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三品一标”特色产业、完善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齐头发展,农村产业、群众收益实现双丰收。

抓特色壮规模 特色产业受益广

  “今天拉了16头羊,一共1340斤,28元一斤,总共37520元,你清点一下现金。”没问题的,张老板,你都经常来我家买羊,相信你。

  良村镇大安村养羊大户何建平口中所说的张老板就是习水开羊肉餐馆的老板,在县城经营了三家餐馆,每个星期都需要加工十多头麻羊,生意十分火爆,何建平就是他合作的麻羊养殖户之一。每当何建平家的麻羊需要出售,他一个电话,餐馆老板就开着厢式货车,到他家买羊。

  说起养羊的经过,何建平总有道不完的话,2019年前,他还在广州、深圳一带务工,过年回到家里,听说邻居家搞养殖都挣了很多钱,经过多方了解,发展养殖还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何建平大哥左思右想,家里的老人年龄大需要照顾,小孩读书也离不开大人,和妻子商量,夫妻俩一拍即合,准备在家发展麻羊养殖,如今,他每年都会出栏麻羊50多头,收入十分可观。

  “在家发展养殖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里的老人小孩都照顾了,而且收入比在外面务工还要多点,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养羊大户何建平高兴地说道。

  好品种才有好肉质、好肉质才有好市场,为了得到更为纯正的麻羊基因,一直以来,习水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习水麻羊的基因进行提纯,经过多年的努力,选准黔北麻羊作为建设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第一大县的优势产品,构建“生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体系。把羊种提纯、品种保护紧紧握在手上,把致富产业发展到群众家里。

  目前,全县习水麻羊养殖农户达1.3万余户,已建成年可提供种羊8000余只的种羊场一间,年产30万吨“羊管家”专用饲料厂一家,年加工能力达10万只的加工企业2家,已开发“鰼羊鲜”“鰼滋味”羊肉系列产品64个,加工作坊19家,县内从事麻羊餐饮门店370余家。

  习水麻羊只是该县在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习水县通过以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四种工程”,提高有机高粱、花椒、生猪、麻羊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目前,习水麻羊出栏25.8万只,完成有机高粱种植16.1万亩、发展花椒20万亩、蔬菜31万亩、古树茶23万株、油菜11.86万亩,出栏生猪84.3万头,肉牛4.7万头。

强品牌树地标 农特产品身价高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产品的有利身份象征。近年来,习水县高站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行“守底线”“树红线”一起推、“保安全”“提品质”同步抓,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带动农民增收。

  按照政府引领、部门监管、公司+企业+农户共同参与的原则。习水县积极引导农业企业推广质量控制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开展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到户、到地块。依托“职能部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减氮、控磷、增钾、补微、施有机”的施肥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全县绿色农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3年投入资金280万元,建设种养循环养殖场182个,安装田间粪污输送管道约45万米,田间储罐6000余立方米,带动种植农作物约4万亩,目前,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同时,严厉管控和查处农兽药使用以及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得到解决,有效遏制了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通过政府与企业联动、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全农资诚信经营、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的建设,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全程、有效、常态化监管。目前,习水麻羊、习水仙人掌、习水岩蜂蜜、习水红稗等多个农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建基础补链条 特色产业走得远

  “有了花椒烘烤设备和冻库,我再也不用担心老百姓的花椒会烂在地里。”程寨镇大合水村第一书记袁琨高兴地说道。

  在大合水村,每年花椒成熟季节,大家就会将地块的花椒收到村里新建的加工厂,通过烘烤、脱粒、筛选、包装等环节,一袋袋独具地方特色的花椒产品便流入市场。同时,村里还准备新建冻库,通过干货和鲜花椒独立进行包装入库,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村民收获。

  按照补链、强链、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习水县不断完善冻库、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拓展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农特产品体验店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产加销储运”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使特色产业走得更好更远。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遵义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