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遵义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遵义频道 |
家乡的年味哪里找?腊月里,蚊虫早已蛰伏,勤劳的赤水人开始忙着制作腊制品。
在赤水市长期镇凤仪村,村民曾庆康挂猪脚。(张浪摄)
难有的阳光明媚,冬景正胜。在长期镇凤仪村村民都学英家,色泽油润的腊肉,红亮喜人的香肠,总能带给人安定的踏实感。
踏入11月,都学英就从平时的干货买卖“转战”腊制品生产加工。近三年来,都学英根据市场需求,把腊肉、香肠、排骨、猪脚、猪肝等进行人工腌制和烟熏。
“在赤水不备些腊味,总感觉过年少了种味道!”等到腊月,都学英家的小烘烤房里便挂满腊肉,红彤彤像门帘,风一吹,整个院子里都氤氲着腊味香,瞬间“年味”就来了。
在赤水市长期镇凤仪村,村民都学英介绍腊肉。(张浪摄)
都学英乐呵呵地介绍起自家的腊肉,“品质好,大家吃起都放心,不愁没人买。这不,昨天老顾客又买了2000多元的腊肉。”
此时“滴滴滴……”微信消息提示音,都学英的腊制品订单一单接一单,她的丈夫曾庆康跟着忙,核对订单、挂、熏腊制品。勤劳的夫妻俩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曾庆康说,这些年他们家原味的香肠走得好,顾客需要的猪肝、猪舌头也上架熏。今年,腊制品价格在每斤55至70元,量大从优,已经卖了2万余元。
谈话间,都学英的微信视频通话又来了,顾客通过视频又买了7块腊肉……
在赤水市长期镇长期村,村里党员干部给老袁宣传冬季用火安全知识。(张浪摄)
都学英开心地打开她的短视频,沉浸式的乡村生活、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点赞量较高的几条视频,涵盖冬笋、腊肉等农特产品。她还会根据不同时令,展示特色农作物和乡村美食。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助力农特产品增产又提质。
美味在线,安全也不能缺位。镇、村党员干部走访入户,宣传冬季用火安全。“老袁,生意兴隆。又熏那么多腊肉,要注意用火安全。”“安全第一!是嘞,这些都是人家付了钱的,好多都还没来得及接。”摆谈间,老袁荷包里的电话响起,乐呵呵接起来,“这不,订单又来了”。
老袁,是长期镇长期村村民袁昌华,卖了30余年的猪肉,最近两年发现新商机——腊制品一条龙服务。到了11月,老袁陆陆续续接了30多单,鲜肉价格按照16至18元付费,根据客户需求腌制、小火烟熏、快递到家,很多外地人都购买到赤水腊味。
在赤水市长期镇长期村,老袁抱柴火熏腊肉。(张浪摄)
一口腊味,人间百味。一味飘香,人生流香。老袁抱着青冈木,来到熏烤房,“我们家的腊肉,24小时熏,到了晚上守着熏,一般熏一个周左右。品质好、味道佳,大家都帮着宣传,腊肉在厦门都畅销。”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老袁家卖了8万元左右腊制品。“我们先保证顾客的订单,自家吃的腊肉就排到月底再熏。”老袁算着经济账,笑容满面。
老话常说:“无腊味,不过年”。憧憬着一家人嚼着腊味、聊着家常,相聚在一起的美妙时刻。这不正是赤水的腊味,年味,烟火味。(张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