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安顺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安顺频道  
【和美乡村看振兴】平坝:秀水添底色 生活更幸福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7 21:32:18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作者:桂传念 点击: 评论:0

  近年来,平坝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河湖面貌根本好转,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营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全区人民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不少市民将美丽乡村小河湾作为了游玩目的地。

  夏至未至,漫步在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文殊河岸边,肩挑清风,手牵宁静,踱步其间,怡然自得。

  小河湾文殊河

  “我常在朋友圈刷到关于小河湾美景的视频,于是趁着这个周末和朋友一起来这里游玩,真的很美。”来自贵阳的游客孙怡开心地说。

  流水潺潺、清澈透亮的文殊河蜿蜒地穿过整个小河湾村,其最终流向是位于清镇市的红枫湖,而红枫湖作为贵阳贵安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则被誉为市民的“大水缸”。

  好水源,离不开有力的保护。

  文殊河河畔竖立着一块醒目的河(湖)长公示牌,上面区、乡镇、村寨三级河(湖)长职责、河湖概况、监督电话等内容一目了然。

  “过去的文殊河里除了有漂浮垃圾污染,河道堵塞也十分严重。现在,河道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人居环境也一天比一天更舒适!”正在开展日常巡河的小河湾村党支部书记贺斌感慨地说道。

  作为“村级河长”,贺斌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来河边上看看,沿着河道走一走,认真巡查所管河道,对乱排乱倒、非法取土、破坏堤防、非法捕鱼、违规建设、下河游泳等行为及时制止,并积极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乐平河塘约至麦翁段河道治理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我们把‘河长制’和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积极的变化。”贺斌说,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殊河一眼望去碧水清波,村民也依靠优美的环境,发展起旅游产业。

  近年来,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客们在这里品尝农家美食,体验乡村生活,村民们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

  小河湾依靠旅游产业,发展起了多家民宿、农家乐

  水变清、景变美,平坝区在河道治理上持续发力,成绩斐然。曾经受到污染的河道不仅焕然一新,两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清了、鱼多了、岸绿了、鸟来了、景美了……部分河道旁还修建了小花园、灯光亮化节点、健身器材、科普宣传栏,沿着河岸或漫步或休憩,仿佛置身于绿色生态长廊。、

  杨柳湾湿地公园

  浙江人王军红一家在平坝区做生意已经10多年,家住杨柳湾湿地公园附近的她,在晚饭后带着孩子们到杨柳湾湿地公园散步成为日常。“这几年槎白河沿岸绿植掩映、步道陪衬,随处可见一片片开阔的草地、湿地,还有不少人工筑坝,就像河里的小瀑布,景致特别美。现在的槎白河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条绿色环绕的河、一条生态自然的河。”王军红说,每天都会有居民在此散步、跳舞,还有老人在公园唱歌、演奏乐器、锻炼身体。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平坝区总投资4.0644亿元,将辖区内槎白河、乐平河、节溪河、南门河、关厢河等11条河道综合整治纳入规划,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这一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多次河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文化宣传教育等,治理河道长度约为36公里,逐步改变了多条河流的面貌,修复河道内水生植物群落,让河道渐渐恢复自我净化、过滤水质的功能。

  羊昌河

  “我们还在河道流域范围内查堵排污口,沿河铺设截污管,在河道两岸拆临、拆违和拆迁各类建(构)筑物,沿河修筑道路,绿化美化河岸,新建、改扩建阳光公园、杨柳湾湿地公园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平坝区还持续开展城镇村庄截污、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老旧小区改造等整治,进行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等工作。”作为全区开展水务工作的重点牵头单位,平坝区水务局局长肖菲说。

  槎白河

  两岸杨柳绿,一湾碧水流。如今,平坝区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幸福画卷仍在继续……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安顺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