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玉屏箫笛 吹响非遗稀声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8-10-08 14:06:58 来源:贵阳晚报 作者:李韵 点击: 评论:0

 1123527030_15389618170351n

玉屏箫笛

在国庆长假期间举行的“非遗周末聚”上,玉屏主办方的一曲箫笛齐鸣、古筝合奏的《凉凉》,瞬间将多彩贵州文创园变成了浪漫的舞台。

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既是极好的民族乐器,也是高雅的工艺品。

有关玉屏箫的记载,首见于清乾隆《玉屏县志》:明、清两朝,玉屏箫笛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

说起“平箫玉笛”的来历,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继红说,玉屏以前被称为古平溪,所以箫也被称为平箫。那么,玉笛顾名思义是说产自于玉屏的笛子,现在统称“平箫玉笛”。

30多年前,吴继红开始拜师学制作箫笛,从选竹子、下料开始,有七十二道工序,全部学会需要十年。幸好他的父母提供吃住,支持他学习这一门手艺,才有了潜心学习的机会。现在,他是箫笛厂的厂长,一年要卖出几万支箫笛,也算没有辜负当年那一段“啃老”的日子。现在,玉屏箫笛厂是中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定点厂家之一。

“玉屏箫笛最难得的在于,能把浮雕、刻字这样的工艺,与实用性联系在一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来自玉屏的陈女士当天特意带着孩子来看周末聚。她说,家乡特产在业内有很大的知名度。

的确,早在2007年,玉屏箫笛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全县有几万学生,从三年级到高二不等,都要学习“箫笛非遗进课堂”,玉屏箫笛继续彰显历久弥新的音乐魅力。

当天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由穿着民族盛装的模特们,现场展示获奖的同款平箫。其中,我国箫笛演奏家张维良先生赠送给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同款平箫玉笛,也在现场展出。据称当时这款平箫玉笛曾受到卡梅伦的高度赞赏。(李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