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1月16日电(记者李凡)11月15日,贵州民族大学侗族大歌社团举办“冬启侗年 活态传承”侗年进校园活动,来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的社团师生以及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家共180余人齐聚一堂,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侗族新年。

学生们在演唱侗族大歌。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过侗年过侗年,侗家今天过大年,打了糍粑打油茶,打壶美酒敬祖先……”在活动现场,表演者们演绎了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精彩节目,展示了侗族大歌非遗之美,并再现拦门酒、挂红蛋、送花带、品美食等侗年传统习俗场景,现场氛围活跃。

学生们在表演侗族琵琶歌。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侗族大歌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以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民间合唱音乐闻名于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组织本次活动的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吴文梅介绍:“学校社团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侗族大歌文艺展演活动,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方式,鼓励师生们不断传承本地的民族文化。”

师生们共同体验“踩歌堂”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在教学、科研、创新创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专门设立少数民族特色音乐系,在2019年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侗族大歌传承基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

学生们在表演侗族歌曲。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此外,贵州民族大学积极加强民族文化实践课程培育创新,并与黎平县等县区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通过举办侗年等民族习俗活动丰富学生大学生活和完善有关音乐舞蹈人才培育培训的创新实践,努力推动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
无相关信息


江口县梭家苗寨芦笙、苗族歌舞非遗..
梵净山麓传薪火,苗寨新风续华章——..
古寨新韵 非遗民俗点亮假日烟火..
贵州从江:指尖技艺大比拼 巾帼绣娘..
安顺地戏可感可演可带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