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黎平县九潮镇:村规民约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24 14:25:3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彭书 点击: 评论:0

  近年来,九潮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新模式,发挥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议事协商为基础,以村规民约为载体,推进积分制管理、开展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提升乡村面貌“新颜值”,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积分量化,激活村民自治新动能

  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将遵守村规民约的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把基层治理的具体事项清单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让“小积分”兑出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新风貌。通过制定正面和负面清单,村民参与义务修路、调解纠纷、环境整治等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出现负面清单行为则扣除相应积分,根据农户参与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加减分,年底进行积分排名和奖品兑换,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还能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重要依据。

  九潮镇便等村大力推行积分制,开展乡村产业发展、“两清两改两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立积分制管理工作小组,促进村民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村民通过积分兑换获得生活用品后,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形成“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便等村共兑换积分奖品50余份。

  “村里推行积分制以来,只要是村规民约和积分制鼓励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做了好事能加分,还能领到实实在在的奖品,现在我们村寨环境越来越好,大家脸上笑容更多了。”便等村村民张汝金开心地细数着“村规民约+积分制”带来的诸多变化。

  重点聚焦,破除陈规旧习树新风

  在酒席新办方面,深入各村调研,详细了解酒席办理的时间、天数、礼金、菜品等情况,组织召开院坝协商会,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对村规民约中关于酒席的条款进行修订完善。明确规定酒席的办理范围、规模和标准,引导村民破陋习、倡新风。同时,推行村规民约“红黑榜”评比制度,对于遵守村规民约,在酒席简办、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方面表现优秀的村民,列入“红榜”进行表扬,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违反村规民约的,则列入“黑榜”进行公示,督促其整改。

  九潮镇吝洞村持续强化“党建+八房共建”治理模式,深入调研,听取群众建议,将规范办理酒席纳入村规民约和八房公约,协商达成困难家庭可以用谷子代替酒席份子钱事宜,引导群众革陋习倡新风。

  “现在无论什么红白喜事,都没有‘随份子’的困扰,只是分享快乐,交流感情,人情味比以前更浓了!”吝洞村村民吴增章高兴地说道。

  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乡村新颜值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九潮镇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契机,指导各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与引导作用,将环境整治纳入村民行为规范,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农村环境整治中的“脏乱差”顽疾,九潮镇贡寨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村规民约,细化环境整治条款:明确村民需“落实门前三包”,保持庭院、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禁止乱堆杂物、乱扔垃圾;规范家禽圈养管理,杜绝散养污染;自觉养路、护路、维护道路通畅。同时,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环境整治表现突出的家庭通报表扬,对屡教不改的行为依规批评教育,强化村民责任意识。组建党员先锋队,划分责任区,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带动村民主动参与,形成“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活动10余次,开展环境整治行动20余次,发动群众参与2000余人次。

  通过村规民约与环境整治的有效结合,贡寨村实现从“被动整治”到“主动维护”的转变。如今,村庄道路整洁通畅、庭院绿意盎然,村民环保意识显著增强,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逐步形成,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根基。

  谈及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贡寨村村民杨胜华眼里掩饰不住地开心。“这里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水平,村里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特别是新修订村规民约以来,家家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活品质都提高了”。

  文化铸魂,展现民族文化新风尚

  通过村规民约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村民日常行为规范,探索文化育人、乡风塑形的新方向,实现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的双向促进,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九潮镇立足辖区多民族聚居特色,结合村民议事会意见,建议各村将“传承民族文化”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村民有责任保护村内古建筑、传统村落等文化场所,主动参与民族节庆、传统习俗等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责任。

  九潮镇大榕村为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将新寨瑶寨传统的“平安节”和“破新节”合二为一,秉承“盘王”信仰和风土民情,汲取“平安节”和“破新节”精髓,升华为现在的“盘王恩久”节,意思是表达对盘王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传承瑶族的历史、传说和生活故事。节日期间,村民身着绚丽多彩的传统瑶族服饰,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农村新风貌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盘王恩久节”约定俗成后,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瑶寨人民还制定了朗朗上口的《盘王令》。共分成七条,即敬畏天地、毋忘根本,遵法守纪、守信重诺,嫉恶如仇、见贤思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耕读为本、勤俭持家,爱我家园、护我村寨,传承文化、弘扬传统。

  “‘盘王恩久节’不仅是一场民俗盛会,更是大榕村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心、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继续守护与弘扬民族节日,让民族节日绽放新光彩,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大榕村党支部书记石红昌眼神坚定地说道。

  (彭书)

  责编:游正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