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红韵唱坪坝,同心向未来”。在黎平县中潮镇“佳所红·周末歌会”的筹备热潮中,坪坝村以歌为媒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将红色记忆、乡土情怀与群众期盼融入悠扬旋律,既擦亮了兼具红色底蕴与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更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凝聚人心、以合力破解难题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化搭台,让“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投身”。坪坝村以红歌文化为牵引,发起组建合唱队的倡议后,迅速得到村民热烈响应。参与群体从最初的少数文艺爱好者,扩展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村民,就连原本沉迷不良娱乐的村民也主动摒弃陋习,踊跃加入练歌队伍。大家将红歌会视作集体荣誉的象征,主动统筹时间参与排练,不少人推掉农活、务工安排保障全员参与,“自愿参与、主动奉献、全员融入”的氛围日益浓厚。如今,村级合唱队已从12人壮大至56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周边多个自然寨也同步组建参赛队伍,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在歌声中不断凝聚。
情感为桥,让“局部行动”升级“集体共识”。红歌会成为邻里共情、跨寨联动的纽带,村民在共同排练、共享美食、互助奉献中打破隔阂,跨村寨文化互动愈发频繁,“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愈发浓厚。集体文化的浸润让村风民风持续向好,村民们纷纷将精力从不良娱乐转向集体事务。依托当地红军长征时期军民鱼水情的红色底蕴与人文历史创作的歌曲《红韵坪坝》,在传唱中进一步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集体共识,为乡村发展注入温暖的情感动力。
底蕴为基,让“自发奉献”固化“常态坚守”。凭借乡村传承已久的互助传统,红歌会点燃了村民的奉献热情。村民们自发提供“粑粑夜宵”“油茶宵夜”,出资宴请练歌队友,捐献李子、红薯等农产品筑牢后勤保障;青年群体主动捐献伙食费,提前筹备活动食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风尚蔚然成风。无需村集体额外投入,活动便能持续推进,乡村互助底蕴在实践中不断深厚,自发奉献逐步成为全村共同坚守的文明常态。
民心聚力,让“独行分散”变为“同心攻坚”。秉持“群众事群众办”的理念,村党支部将红歌凝聚的民心力量,转化为破解民生难题的共建合力。在公厕硬化工程中,村民主动参与场地清理、材料搬运,改善了人居环境;针对出行难题,村两委牵头规划建设2座便民桥,村民自愿投工投劳、捐献砂石木材,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聚焦饮水安全,通过“一事一议”敲定建设方案,村民以现金、物资、劳动力等形式全程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民生难题的高效破解,让群众真切感受到集体温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群众根基。
如今的坪坝村,歌声回荡村寨,民心紧紧相依。这场以歌为媒的文化实践,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民心所向的生动呼应。坪坝村将继续以文化人、以情聚力,把凝聚起的磅礴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吴先丽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


黎平县: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民生实事..
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稻田金浪涌 “..
从江县:东朗镇各小学纷纷开展“开学..
2025年秋季孟彦镇水稻长势喜人 丰..
这一刻,孩子们的教育变了!..
破解暑假“看护难”,村委会变身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