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走向世界,黔货贵品的进阶之路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品牌有故事、通道更畅通、创新不停步,贵州正以“出山出海”的铿锵步伐,书写从资源优势向市场胜势转化的时代答卷。
消博会作为我国唯一以消费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既是全球精品的展示窗口,更是区域经济开放的“风向标”。今年,贵州26家企业携酒类、茶叶等百余件特色产品亮相,在高规格平台上开启“出山出海”新征程。如何让黔货贵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破题之道值得探究。
立足本土特色,锻造“贵”字品牌。品牌建设是“黔货出山”“贵品出海”的基石。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酱香白酒、都匀毛尖、刺梨、天麻等特色产品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资产。在消博会上,来自贵州的非遗苗药浴、膏贴、养生茶等产品吸引众多客商驻足。参展企业将苗医文化与现代康养结合,打造出“泡、灸、贴、养”一体化服务模式,成为贵州中医药产业“出山出海”的缩影。
类似的实践在贵州并不鲜见:刺梨从山间野果变身分子精华饮品,苗绣从传统手工艺升级为时尚奢侈品,天麻、灵芝通过生物科技转化为速溶滋补品……这些产品背后,有“贵州老字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品牌标签的加持,也是“原生态+科技赋能”融合模式的探索。
今年3月,贵州省农发集团发布省级优质农产品渠道品牌“贵品”,涵盖“贵精品、贵独有、贵优选、贵技艺、错季鲜”五大类,首批认证21家企业,涉及肉牛、茶叶、辣椒等核心品类,并在广东、重庆等地增设557家品牌门店。区域公共品牌的集群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势能,“组队出山、抱团出海”,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品牌叙事,进一步提升贵州农产品整体形象、规范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强化了贵州产品的辨识度。
打通山海通道,构建开放网络。“出山”与“出海”,不仅是产品的流动,更是通道的贯通。近年来,贵州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优化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运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贵州积极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开通了多条海铁联运班列,为“黔货出山”“贵品出海”提供了便捷的物流路径。在销售上,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数字经济为“黔货出山”“贵品出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借助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黔货贵品更顺畅地抵达消费者手中。
今年3月,贵州首次通过冷链物流向中东出口生鲜大蒜、生姜等农产品,12天的海陆联运将“黔味”送上中东餐桌。这一突破得益于贵阳综合保税区优化的通关流程与定制化温控方案,彰显贵州从“借船出海”转向“自主扬帆”。而在消博会上,贵州企业通过首次设立的外贸优品专区,将天麻、刺梨分子精华推向国际市场,也在进一步借助展会的“通道”价值。
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可持续动能。加速“出山出海”,离不开科技与模式的创新。近年来,贵州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贵州绿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茶园的土壤湿度、温度、病虫害等情况,精准制定植保和采摘管理方案,提高茶叶品质。在营销手段上,除了传统的广告宣传,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内容营销、社交营销等。此外,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借助海外电商平台,将黔货贵品直接推向国际市场,拓展国际消费群体。
可持续与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是“黔货出山”“贵品出海”的发展目标。实现持续性发展,必须建立稳定的产业供应链,加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懂农业、懂市场、懂营销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还要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无论国际市场如何风云变化,黔货贵品出山出海的步伐始终坚定,以品质赢得市场,以开放助推发展。从深山走向世界,黔货贵品的进阶之路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品牌有故事、通道更畅通、创新不停步,贵州正以“出山出海”的铿锵步伐,书写从资源优势向市场胜势转化的时代答卷。(金妮)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