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正安:家庭农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04 14:29:17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陈颖 张玲珊 点击: 评论:0

  夏日炎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乡野间果香四溢,产业兴旺。漫步于各处的家庭农场,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的景象——累累硕果压弯枝头,鸡鸣犬吠更添生机……

  作为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家庭农场正发挥着多重效益。它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让农业发展更有奔头,农民增收更有盼头,已然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在正安县瑞溪镇木盆寺的红霞家庭农场里,果蔬飘香,核桃、李子、梨等挂满枝头,大小不一的土鸡在山林自由觅食,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农场主李家镇正忙着喂食。“上个周我们刚出栏了1200羽,土鸡是全程散养的,很受广大客商欢迎。”李家镇说。

  李家镇介绍,2008年他带着妻子返乡创业,他最初发展家庭农场时,只是简单的果树种植,后来经过多方学习,开始了“种养结合”,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出栏的家禽绿色无公害,家禽的排泄物还为果树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促进了果树的茁壮成长,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的良性循环。李家镇也在不断创新和学习中,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享受到了发展家庭农场带来的“红利”。目前,该家庭农场的存栏量有5千多羽,今年预计可出栏1500余羽,农场产值可达50余万元。

  在正安,像红霞家庭农场这样依靠特色经营增收致富的例子并非个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家庭农场正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

  在凤仪街道楼台社区,肉牛养殖户吕自勇正忙着拌料喂牛、打扫圈舍。从普通农民转身为家庭农场主,经过5年的发展,吕自勇逐步走出一条集种植、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全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养牛事业也越做越红火。“目前农场存栏量有140余头,前几天出栏了40余头,今年预计出栏在300头左右,产值能够达400余万元。”吕自勇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正安县积极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培育出960余个家庭农场,依托良好的生态、特色产业和文化资源优势,紧扣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培育发展了一批示范性强、效益明显的特色家庭农场,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示范创建,提升农场主素质,推动农场联合与合作,加大财政扶持等举措,推进全县家庭农场量质同升,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正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冯育伟说。(文 陈颖 张玲珊)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