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黎平县漂安村:小百合种出大产业 集体经济破零变身“致富标杆”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9-30 13:52:2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周道泽 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这百合鳞茎比拳头还饱满,当初没白跟着干!”在漂安村百合种植基地,村民捧着刚采收的果实笑得开怀。曾经是德顺乡“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漂安村,如今靠着11.5亩百合试点田,不仅实现村集体收入翻倍,还带动130余名群众就近增收,让“空壳村”蜕变成了产业振兴的“活样板”。

  漂安村守着省道交通优势和优质种植坝区,过去却因缺产业、缺技术、缺思路陷入发展困境。为找到致富路,驻村工作队用2个月走遍全村144户,收集200多条产业建议,最终锁定“龙牙”百合种植——看中其市场稳、有收购保障,且村民委副主任掌握种植技术。工作队一次次上门协调土地流转、组织院坝协商,终于敲定11.5亩试点田,为村集体经济破“零”按下“启动键”。

  要让产业扎根,必须拉上群众一起干。工作队设计“村级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群众”模式:合作社统筹管理,致富带头人以种苗入股,群众可投钱也可投工。从制种到施肥,队员们先跟着学技术,再手把手教村民;为赶农时,凌晨4点就带着大家下地,午饭蹲田埂解决;担心销路,多次赴湖南对接收购商,签下保底协议,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看着他们和我们一起拼,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村民饶桂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信任。

  如今,漂安村百合产业迎来大丰收:销售值达6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翻倍,彻底告别“零收入”;累计带动130余人务工,创收13万元,28户脱贫户平均每户增收4600余元。更可喜的是,11.5亩试点田成了种植教学基地,培育出14户技术农户,还盘活7亩撂荒土地,让“闲置田”变“致富田”。

  眼下,漂安村已新种107亩百合,将带动400余名群众就业。这株小小的百合,不仅种出了集体经济的“增收路”,更播下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种”。

  (周道泽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