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郭勇:驻村前线的“抗疫战士”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0-04 23:45:1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守护好全村村民安全,是我当前的头等大事。”连日来,纳雍县昆寨乡和丰村“第一书记”郭勇,每天总是在村里到处转来转去,安排指导群众的防疫工作,有群众和他开玩笑说,“郭书记,你整天在从来没到处转来转去的,就不怕病毒爱上你吗?”

mmexport1664894622431.jpg
郭勇回答,“疫情防控要与时间赛跑,只要大家都平安无事,我就不得怕了。”近段时间,他的驻村工作日记本上除“乡村振兴”外,又多了一项带领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工作。
 
郭勇是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干部,被组织选派到和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本轮疫情爆发后,他闻令而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勇担使命、坚守一线,同村“两委”班子一起迅速“排兵布阵”,动员“全民参战”,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当好防控隐患“排查员”
 
“和丰村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位于昆寨乡集镇所在地,外来做生意的人又比较多,防控压力很大。”郭勇说,“当下做细各项防疫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mmexport1664894625009.jpg
面对这次“战疫”,郭勇第一时间同村“两委”商量,决定建立村“两委”、村民小组、楼栋“三级联防联控体系”,推行“三包”工作制和防、控、助“三步工作法”,将全村年轻党员组织起来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在入村各个路口及楼栋口设立党员先锋岗,实行24小时专人执勤,对外来车辆及人员严密管控,不让一个带菌者流进村。
 
同时,他还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势,扎紧扎实“村‘两委’、村民小组、楼栋、单元、联户长”五级防控防线,织牢排查、防控、服务“三张网”,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并明确1名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开展“敲门排查行动”。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和大家一起携起手来打好防疫‘攻坚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个党员先锋岗运行正常后,他便迅速转移方向,带领志愿者开展排查管控、病毒消杀等工作。
mmexport1664894627553.jpg
群众看到他整天在村转,便问,“郭书记,你不怕病毒吗?”郭勇总是如此回答,“我是一名党员,我要冲在最前面保障你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好防控知识“宣传员”
 
“各位父老乡亲,疫情防控期间,大家不要到处跑、不要聚集,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记得戴好口罩,有苗头要及时向村里面报告。”为引导群众熟悉防疫政策,消除内心恐慌,正确应对静态管理,郭勇用利用村广播平台当起了“宣传员”。
 
每天早中晚,他都会准时拿着“喇叭”边巡逻边喊,“各位父老乡亲不要到处逗留、散步,要做好日常防护。”“特殊时期,不扎堆,不聚集,大家再坚持一下。”巡逻时遇到个别“钉子户”,他还耐心地劝解,直到对方回家以后他才安心关掉“喇叭”做其他事。
 
“不天天喊、时时提醒,怕群众不注意。”郭勇说,和丰村少数民族较多,有的连汉语都听不懂。为此,他结合全村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将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录制成“纳雍方言”“苗语”音频播放,将防疫知识宣传延伸到每个角落。
mmexport1664894630112.jpg
“请五栋的下楼来做核酸了。大家往后退一点,不要挨得太近了,要保持一米五以上的距离。”“九栋、十栋的乡亲,每家派一个代表下楼领取蔬菜包,没有喊到的先不要慌下来。”在核酸检测、物资分发等现场,从晨光熹微到万籁俱寂,任何时候都有他的身影。
 
当好群众贴心“服务员”
 
“感谢党委和政府,感谢郭书记和村里面的所有干部,要不是有他们的关心帮助,我们这些搬迁群众连吃饭都无法啊。”提起郭勇,村民李发林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村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和城市社区一样,生活物资全部都需要从市场购买。”郭勇表示,静态管理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保障就是重中之重。因此,郭勇根据实际需求,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物资储备等相关工作,确保疫情防控“粮草”不断线。
 
期间,郭勇充分发挥“后方靠山”作用,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对接联系,为群众协调争取青辣椒、黄瓜、上海青、油麦菜等爱心蔬菜6640斤,有效解决了群众缺蔬菜问题。
mmexport1664894632874.jpg
“郭书记真的非常辛苦,早上来给我们做抗原检测时天都没有亮,晚上经常看见他们加班到深夜。好多次让他去谢谢,都被他拒绝了,说先把工作完成了再说。”村民李发林说,给我们发蔬菜的那天,他一直忙碌到凌晨,等最后一户群众领到后他才端起晚饭。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我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老百姓的健康才是头等大事。”郭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第一书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与人民群众守望相助,用“第一”的行动和本领,彰显出了“第一”的责任和担当。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