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威宁县中水镇烽火村:“三个过硬”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1-23 14:51:3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杨昌雷 点击: 评论:0

        贵州文化网讯(通讯员 杨昌雷)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中水镇烽火村党支部牢固树立抓发展必先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探求党建工作新思路,通过“三个过硬”不断提升党支部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为人民谋幸福,为产业谋振兴,为社会谋发展。

        筑牢“信仰之基”,在真学真信、常学常新中做到思想上、认识上过硬。烽火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思想信仰教育,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烽火村党支部率先在全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通过“线上+线上”相结合的模式,促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全体党员政治理论水平。

1127485589.jpg

       马本苍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残疾老党员,村党支部上门为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他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走过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巨大变化,我们都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好的生活。”像马本苍这样年过八旬的老党员,烽火村共有6位,通过为行动不便的6名老党员送学送教上门后,他们纷纷表示感恩党的领导,希望国家越来越好。

        烽火村党支部在今年开展的11次集中学习过程中,参会人员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家大政方针各抒己见,谈感想、说心得,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认识上的过硬。

       补足“精神之钙”,在坚定信念、严于律己中做到信念上、作风上过硬。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在政治上绝对可靠,在政治和原则问题上态度坚决,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烽火村党支部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烽火村党支部曾到威宁自治县迤那镇青山村“红军树”参观,缅怀当初红军长征时期过境时的光辉事迹,坚定年轻一代党员的理想信念。参观过程中,烽火村党支部书记陈涛表示:“如果当时的红二、六军团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钢铁般的纪律意识,没有鱼和水的军民情谊,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红军树’的存在了。正因为革命先烈们不惜牺牲、英勇奋战,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jpg

       烽火村党支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建立牢固的信仰基础、补足精神的钙、稳定思想的舵,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建党之初的奋斗精神,把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终身追求,确保每位党员信念上、作风上过硬。

       夯实“力量之源”,在服务群众、战胜困难中做到行动上、能力上过硬。烽火村党支部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务群众、为民增收上下功夫。只有坚持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的工作法宝,才能做好一切工作。烽火村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费时费力收入还不高。为了提升群众的经济收入,烽火村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指导种植紫皮大蒜、烤烟、辣椒等短平快产业,养殖能繁母牛和生猪,并协调用人单位到村招聘用工人员,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此外,烽火村还充分利用村级合作社资源,吸纳群众通过不同方式入股分红,切实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体现了“群众富得快,全靠支部带”。2022年,烽火村种植紫皮大蒜200余亩、辣椒800余亩、烤烟1000余亩,养殖能繁母牛300余头、生猪500余头,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正逐步增强。

1.jpg

       杨昌雷是脱贫攻坚战期间由威宁自治县委组织部从县信访局选派下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对于如何服务群众方面,他很有发言权。他说:“我们只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倾注深情帮助群众,切实把党的关爱带给群众,就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能力的法宝。我们只有常怀为民之心,才能在遇到艰难险阻之时做到集民智、汇民力、解难题;才能在服务群众、战胜困难中做到行动上、能力上过硬。”

         “三个过硬”抓实党建工作,是烽火村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中水镇其他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未来一段时期,烽火村党支部将认真按照党的二十大对未来工作作出的安排和部署,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步一个脚印,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谱写烽火精彩篇章。(完)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