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3至14日,侗族大歌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专家论坛会在侗乡黎平举行,来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贵州民族研究所等的专家学者和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的领导、传承人、从事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的工作者70余人出席,就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所取的经验和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保护的最佳方式及传承的最优途径。
这次会议由贵州省文化厅、黔东南州政府共同主办,黎平县委、黎平县政府、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化局共同承办。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州侗学会会长王先琼,黎平县委副书记杨鹏分别代表黔东南州和黎平县致辞。
侗族大歌自2009年9月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侗族人们传承大歌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在会上,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的分管领导分别介绍3年来侗族大歌的保护情况,专家、传承人、侗族大歌进校园的学校负责人以及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纷纷就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献良言建良策。都认为侗族大歌面对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其生存环境在发生急剧变化,功能作用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和调整,需要找到保护和传承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与途径。会议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侗族大歌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估,对申遗前后不同方面的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科学评价。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黎盛翔在讲话中说,侗族大歌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3年保护工作的得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估价。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要形成共识,吸收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联合进行区域性保护,使侗族大歌得以整体性保护,保持三县保护上的平衡,探索出生态示范区的有效保护模式。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化”同步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三化”进程中有效地推进保护传承工作,使“三化”改变贵州落后面貘得以后发赶超的同时,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非常艰难,但我们一定要积极面对,有所作为。希望州委、州政府对侗族大歌的保护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侗族大歌的保护中实实在在地探索出一条路子来,创造出值得全国学习的好经验。要试图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救助渠道,使保护资金源源不断来自于企业、社会、个人捐助,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
会议期间,深入到黎平四小、岩洞小学考察侗族大歌进课堂,到铜关、述洞侗寨考察大歌传承情况。(王炳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