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雨补鲁陈氏古幡会是流传于兴义市清水河镇丰联村雨补鲁组和纳秧寨之间的民俗活动。雨补鲁陈氏古幡会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儒、释、道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古幡会文化地域化的结果,还是区域社会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活的载体”。
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雨补鲁陈氏古幡会是流传于兴义市清水河镇丰联村雨补鲁组和纳秧寨之间的民俗活动。古幡会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五日举行,由雨补鲁和纳秧寨陈氏族人交替主办,包括请表、起坛、请神圣、拜表、送神五个议程。
一、请表
“请表”是陈氏古幡会第一个议程,分请表、封表、进表三个阶段。先由族中长老书写愿表,然后鸣炮封表,最后进奉愿表于神台。
二、启坛
“启坛”为陈氏古幡会第二个议程,分上坛敬香呤颂、跪奏祝告、燃灯、奏乐、净洒坛场五个阶段。
三、请神圣
“请神圣”是陈氏古幡会中的重要议程,分奉安诸神、请神、降神三个阶段。其中,“请神”阶段有演佾舞(六佾舞)、奏古乐等环节,“降神”又分起幡、奏乐、走幡三个环节。所用之幡有“天幡”和“地幡”两种,“天幡”人物包括玉帝、王母、神农、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酒神杜康、福禄寿禧四星等诸路神仙,“地幡”包括代表陈氏先祖的列公幡和雨补鲁会幡。
走幡
四、拜表
“拜表”在陈氏宗祠进行,分敬香、请三圣(儒、释、道三圣)、行祭礼、焚表献贡四个阶段。
五、送神
“送神”是陈氏古幡会最后一个议程,分明烛、焚香、献茶、化表、献礼、安魂、归位八个阶段。
雨补鲁陈氏古幡会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陈氏古幡会以儒家传统祭祀文化为主,同时渗入释、道文化因子。从“请表”到“送神”的全部议程中,既有反映儒家文化的祭礼、佾舞,又有反映释、道文化的“度亡散花”和“高功科仪”;既有反映儒、释、道三教归一的《三圣开示》,亦有儒、释、道代表人物孔子、太上老君、迦释牟尼等诸方神祗的天幡,是儒、释、道文化融合的产物。
考,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发端于东汉末年的大司空牟融,历经隋唐时期赵匡、陆淳、韩愈、李翺之倡导,递于两宋,在以周濂溪、邵雍、程颐、程颢、张横渠为首的“北宋五子”和南宋朱熹的影响下,随着理学思想的形成走向成熟。故,陈氏古幡会发轫当在儒释道思想合流、理学形成以后的南宋中晚期。又,陈氏古幡会中的高功科仪为道教全真教派的重要仪式,而全真教兴起于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5月,元太祖铁木真“赐以龙虎牌” ①,敕令全真教掌教长春真人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以后,因此其形成早不过宋末元初。
至于雨补鲁陈氏古幡会,从地幡中的雨补鲁会幡可知,是古幡会文化地域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据雨补鲁《陈氏家谱》记载,雨补鲁陈氏古幡会系康熙年间雨补鲁陈氏始祖陈懿高鉴于“周边瘴气毒侵、人无羞耻、私原绝寰”“四时不张,五伦颠倒,道德伦丧,慌慌不已”之状况,“用祖制纲常”,在原古幡会基础上创设而成。所以,其出现时间则当在清朝初年的康熙时期。
雨补鲁陈氏古幡会自产生出现以来,就秉承祖训,以“幡会”这一特定方式,用“酬神” 兼娱人的仪式表演作为雨补鲁陈氏家族联系、教化族人的工具,承担着凝聚人心、维系雨补鲁地方稳定和社会教化的功能,成为雨补鲁地区独特的祭祀习俗。
此外,雨补鲁陈氏古幡会还揭示了雨补鲁陈氏家族的族源和变迁历程,是陈氏家族史乃至区域社会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活的载体”。
挂联
雨补鲁陈氏源出义门陈氏广东南海支系。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南海义门陈氏后裔陈俊取得戊辰科二甲进士后,出仕云南。明宪宗成化年间,陈俊次子陈楚任入黔任职普安卫,遂定居治地,是为入黔始祖。清顺治四年(1647年),孙可望屠普安州城,居住在城中的陈氏子孙死伤甚众,余脉随后散居盘州瓦窑田、顺居屯一带。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顺居屯陈氏一支因斗杀当地董姓豪强,遂随族长陈裔高进入兴义,避难雨补鲁。古幡会所悬“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挂联正是雨补鲁陈氏作为义门陈氏子孙追思先祖之明证。而古幡会展演之六佾舞亦进一步揭示了雨补鲁陈氏的族源和族望。
六佾舞
案,佾舞为周代宫廷乐舞,据班固《白虎通德论·礼乐》“佾者,列也。”有八佾、六佾、四佾与二佾之分。八佾者,何谓也?“以八人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 ②六佾则六六为行,四佾四四为行。其中,“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③六佾舞为公侯所用。
义门陈氏系虞舜苗裔,是陈国公子陈完(谥“敬仲”)后裔。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完避祸奔齐,被齐桓公封为工正,“遂以陈字为田氏” ④,成齐国田姓始祖。楚灭陈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陈完(田完)后世孙田和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君,源自陈氏的田姓齐国遂取代姜姓齐国,陈田氏由大夫复为诸侯。由此可知,作为传统礼乐文化产物的六佾舞一方面反映了雨补鲁陈氏族望门第,另一方面也是雨补鲁陈氏族源、族望礼乐化的结果。
2021年11月10日
参考文献
①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光四年抄本。
②班固《白虎通德论·礼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一八页。
③左丘明《左传·隐公》卷一(丁宴校),清咸丰八年永怀堂刻本,16b。
④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卷四十六,明崇祯十四年汲古阁刻本,1b。
作者:
崔利军(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王彬彬(兴义市何应钦故居管理所)
编审:刘禹涵
责编:杨婷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