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张雪艳:彝族《撒麻舞》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6-15 09:40:0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张雪艳 点击: 评论:0

 彝族《撒麻舞》

张雪艳

彝族《撒麻舞》彝语译音“木丝史”或“木丝恳”,据彝族古籍文献《万事万物的来历》(《喽娄独则烁》)的记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撒麻舞》是彝族同胞在长期种麻的生产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民间歌舞,是彝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原生再现和提升,真实反映了彝族先民的生活状态与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于2016年1月入选毕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毕府通[2016]1号)。

《撒麻舞》是彝族青年男女以边唱边跳的形式,叙述了撒麻、割麻、纺线、织布的劳作过程。舞蹈动作从种麻纺线的劳动过程中提炼而来,欢快流畅、充满活力;其舞姿强健粗犷、简单有味,将生活劳动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表达了彝族同胞对丰收的美好愿景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民间受到广大彝族同胞的喜爱。

2017年三官寨彝族火把节活动中表演《撒麻舞》

01

位于大屯彝族乡北端的三官寨,素来有着悠久的种麻历史。这里气候凉爽湿润,土质疏松肥沃、排水性好,适合亚麻生长。彝族同胞在种麻纺线的过程中,将开荒、撒麻籽、割麻、剥麻、绩麻、洗麻、织布等一系列动作特征提炼到舞蹈中进行艺术加工。其动作从始至终完整表现了种麻织布的劳作过程,所以称之为《撒麻舞》。

《撒麻舞》源于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彝族祖先在种麻劳动中为缓解劳作疲劳,男女即兴而起自娱自乐的问答对唱,它口传心存地唱述了从开垦土地种麻到纺线织布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劳作和传唱,彝族人逐渐从中总结出了麻种植及编织的要领,并将其改编成舞蹈加以流传,《撒麻舞》的原型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时间推移,《撒麻舞》逐渐成为彝族婚嫁场合中常跳的舞蹈之一,寄托了父辈鼓励新婚青年男女发扬勤劳致富优良传统的美好愿望,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祝福,具有教化意义。

02

《撒麻舞》的演员,男女和人数不限,表演时身穿传统服饰。男演员手持锄头等道具,女演员则手提竹编小簸箩等道具,以问答方式在清唱中模仿砍荒烧草、垦地播种、割麻纺纱、洗纱织布等经过艺术演译的动作,舞姿原始粗犷、刚健豪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了原始劳作撒麻织布的过程,再现了古朴的农耕生产生活场面,给观众一种清晰明了、追忆过去的别样体验和感受。

表演 《撒麻舞》

其舞蹈队形变化不大,以绕圈、横排、竖排的队形交替变换为主。其舞蹈由开荒、净土(烧渣渣)、松土、撒麻籽、割麻、剥麻、绩麻、洗麻、织布九个舞段组成。舞蹈动作潇洒自如,幅度大,节奏感强,每一个动作都能看出其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每一舞段表达一个内容,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撒麻籽是撒麻舞的重要舞段之一,撒好麻籽意味着麻就种好了。舞蹈演员左手拿小簸箩,右手从簸箩里面做抓取麻籽和撒麻动作,舞姿轻快流畅。

割麻也属重点舞段,舞蹈演员左手薅住麻杆,右手作握镰刀状割麻。割麻时舞蹈演员随歌舞动,动作刚劲有力、气氛热烈欢快,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剥麻舞段,前排舞蹈演员左手拿住麻杆,右手一上一下模拟剥麻动作,并把剥好的“麻”递给后排舞蹈演员,其动作连贯娴熟、形象逼真,与生活十分相近。

舞蹈的高潮部分是织布。舞蹈演员手腕模仿织布动作,带动上肢左右摆动,轻柔优雅,与割麻时热闹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03

《撒麻舞》的第四代传承人罗才艳,是土生土长的三官彝族人,热爱歌舞、熟悉彝族文化传统的她在担起三官寨彝汉双语教学以及彝族歌舞指导的责任以来,对本地彝族语言文化及彝族歌舞的传承推广做出了贡献。

《撒麻舞》第四代传承人罗才艳在教授《撒麻舞》

《撒麻舞》作为彝族民间舞蹈,展现了彝族人民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的精神面貌,已成为彝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从表演特色看,《撒麻舞》用粗犷健美、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解读了原始劳作中撒麻织布的详细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而是彝族先民创造出的彝族特色文化之一,它同样担负着彝族母语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义务,对民族精神的保持、民族认同感的强化、民族文化生命的坚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从其表达的本质和意义来看,《撒麻舞》是一部反映彝族进入农耕文明、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的历史,对了解古代彝族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研究彝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有着重要历史和艺术的价值。

作者简介

张雪艳:七星关区民族中学教师。

来源:文艺七星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