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三月三:民族文化的和而不同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09-04-14 20:49:58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点击: 评论:0

 

3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举办三月三歌圩,身着鲜艳民族
服装的壮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三月三歌节。

 
3月29日,福建福安穆云畲乡溪塔村人山人海,第16届福安三月三歌会在该村举行。畲族同胞盛装出行、载歌载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是畲族同胞最为重大的节日。每年的三月三,畲族同胞以出门踏青、泡制乌米饭、畲歌对唱等独特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3月28日晚,2009年(琼中)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大型黎苗歌会《放歌三月三》在海南琼中县三月三文化广场举行。当晚的歌会共分3个篇章,分别是《丰收》、《欢乐》和《和谐》。在热情奔放的音乐声中,人们感受到了黎族、苗族人民的勇敢、勤劳、热情、好客以及能歌善舞。 据了解,今年三月三节庆活动以“黎苗风情?欢乐琼中”为主题。

 
3月29日,2009中国?贵阳(乌当)生态旅游年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节暨新堡布依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在新堡乡开幕,迎来了上万游客,把景区挤得人车难行。活动当天举办了大型民族文艺汇演、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布依族民间文化艺术汇展、参观土法造纸作坊、布依歌大赛、布依族婚俗展示、焰火狂欢、斗鸡、斗画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3月29日,浙江文成县在西坑畲族镇龙麒源景区举行畲乡三月三旅游文化节。
山歌对唱、木偶戏、布袋戏、竹竿舞等传统特色表演,吸引了四方游客。 

 
  3月29日,贵州镇远县报京乡的侗族同胞聚集到报京大寨,举行踩芦笙、捞鱼虾、
讨笆篓、洗葱蒜、讨篮子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共庆三月三情人节。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据统计,除汉族以外,我国有超过10个少数民族都过三月三。作为农历月和日相重叠的节日之一,三月三在不少民族中都比较隆重。而不同民族过三月三的方式,又各不相同――

  三月三的传说

  三月三 ,古称“上巳节”,中国古代农历月和日相重叠的日子都是很重要的节日,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又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的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

  三月三的风俗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遭遇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轻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追过一座山岗,他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目送他们,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庆祝三月三,人们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祀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节日当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壮族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三月三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两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活动。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族群众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都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族同胞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侗族在三月三节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三月三杀牲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的三月三是集体渔猎的节日。他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土家族的三月三是情人节。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另外,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非遗名录中的三月三

  2005年,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海南省申报的黎族三月三榜上有名。在2006年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海南省展区将具有鲜明黎族文化特色的三月三民俗图片、音像资料等拿来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2008年6月,正值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申报的畲族三月三被列入其中。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